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光幻中的论语

后记

后记

又要拍电影了,影评便写到此。

这批影片中的人物,多是距我二三辈的人。能写,还是小时候观察家中长辈,有直观感受。将完稿,逢母亲写文纪念她祖母,便附上代为后记吧。

其中细节,读者对照所评电影,可聊做参考。

附:《我的奶奶王若䈒》
李帼忠

奶奶说:“我生不逢时,家里不让出门不让上学,不然的话,我也会是革命者。”她一八八五年生在北京,十五岁以前少出门,只去过陶然亭公园一次。她的父亲王燮,是宁河人,二十五岁来京任云骑尉(五品武官),至仓场侍郎(正二品)。

王燮在京,恪守规定,未买私宅,携家人住在衙门里。住得较久的衙门,在今日长安街北侧电报大楼一片,早拆除。一九〇〇年,王燮遇难。之前,他的一位好友预见他危险,要他假托患病,放下职务,火速离京。王燮回复说,祖辈是忠烈,自己要守职。

王燮的弟弟王照、王焯,一位曾是礼部主事,一位为吏部主事,王燮殉职后,两位弟弟给他出了诗集,汇诗一百五十六首。

我是一九四九年生人,上小学时,有同学说我出身不好,奶奶是大小姐。我不爱听,反击:“你奶奶才是!”

王燮曾任负责京城治安的督司,民众口碑好,自律清廉。奶奶回忆住衙门的年少时光,是“饿了,厨房有吃的”而已。伴她长大的有两哥丫鬟,一个叫辫儿,一个叫灯儿。辫儿的父亲说自己不是卖儿女,是养不活了,当王燮在西四大街巡查时,拦路求王燮收留。

六十年代,街道办事处查住户家史,奶奶去做交代,领着我,听奶奶说:“父亲是位教习,过世早。母亲带着我们过艰苦的日子……”教习是王燮晚期官职,高于督司,称小学老师为教习,是以后的事。不知街道办怎么理解,给予通过。

二〇〇四年,我退休了,去了趟宁河,要看看填写了一辈子的祖籍是什么样。当地文史馆赠我《宁河名人》一书,写王燮的一篇为《文人武官王燮》,收录他八首诗词,介绍是爱国将领。我内心对奶奶说:“您可以宽慰了。”

王燮殉职时,奶奶十五岁,本定亲山西杭家,到了该践行婚约,奶奶的二叔王照做主,让奶奶嫁给了李逊之。李逊之是宁河才子,跟王照师生相称。李逊之第一任夫人难产,母子皆亡。奶奶为续弦,从北京嫁回了老家宁河。

奶奶出嫁坐花轿,头碰了多次,日后说最讨厌轿子。爷爷李逊之属于名流圈子,不带妻儿,常年旅居南京,四十八岁患病,回了宁河,死在奶奶身边,说:“这辈子,对不住你啦。”

奶奶不讲爷爷坏话,向我们小辈人评价他:“文化深,如能稍改性情,会有作为。”

爷爷家原是几代同堂而居,南北两大院,集体分配,每户每月固定发钱。爷爷过世后,奶奶带着三个儿子还能生活。后来,爷爷的兄弟们分了家,叫“过小日子”,不再有月钱,各顾各。

苦了奶奶。一次乞丐上门,奶奶掀开锅盖,乞丐就走了,说:“您要日子好,不会吃这个。”

快断粮时,奶奶向娘家的一位长辈写信求助,长辈回信说:“你自己解决。”刺激得奶奶,想把自己和孩子一块毒死。

结果,奶奶体会了什么叫“天无绝人之路”。爷爷李逊之年轻时上天津法政学堂,有位要好的同学,两人还拜把兄弟,许诺二人日后各有儿女,要结成亲家。这位同学来宁河探望,看到这状况,就以儿女亲家的名义,负责了奶奶和孩子们的一切开销,直到孩子自立,参加工作。

奶奶生了三个儿子,爷爷去世一年后,三子得白喉病逝,剩下长子李捷轩、次子李仲轩,李捷轩是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就是这位同学的女儿。

我父亲人到中年,入京就职,奶奶随来,重回北京生活,巧的是住所还在年少时住的衙门那片街上,只是从街北到了街南。

解放初,奶奶去夜校当扫盲老师。扫盲班无工资,发一个本子做纪念,第一页写着“辛苦了,为扫盲工作做出的贡献”。

从宁河老家带来的书籍多,五十年代做饭当火引子,燃劈柴毁了大半。一九七四年,奶奶吐血。我已结婚,丈夫叫徐臣,他请医生出诊,诊断为急性心梗。一九七八年,奶奶又一次心梗发作,说:“我在北京前后住了四十七年,在家乡也住了四十七年,不能再久了,把你们熬死一个,是谁,我都受不了。”住院仅一天,次日清晨离世。

奶奶去世几天后,我五岁的儿子非要去医院,说:“怎么老太太去了医院就不回来了?得把老太太找回来呀!”奶奶常给他讲故事,陪他玩。孩子的表达,是对奶奶真的舍不得。

奶奶年少困在衙门里,未能出门上学,哥哥王元甫出门上学,回来给她讲学校的事。印象中,奶奶晚年最快乐的时候,是哥哥来看她。我叫大舅爷,他俩聊过去的事,童年的我特别爱听。

一次,大舅爷聊天时掏出手巾擦汗,手巾旧了,奶奶让我去商店买块新的给大舅爷。我一路猛跑,很快回来,继续听他们聊天。

仍然记得:

大舅爷年少时爱养鸽子,一次放出去,久久不回来,可能丢了,奶奶一直等着它们。到吃饭时间,大舅爷去吃了,奶奶还等着,谁叫也不去吃。

奶奶说自己当年:“我真是死心眼。”

一九六一年,大舅爷去世,奶奶哭了,这是我们小孩见过她唯一的一次落泪。平日,见不到奶奶的愁脸、苦脸,她跟我们讲:“喜欢别人,愿意看到别人好,你就永远能碰上好人。”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