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投资、储蓄一步搞定

定投:投资、储蓄一步搞定

我要介绍的第一个投资方法就是定投。定投是一种省时省力、长期收益又有保障的投资策略,对普通投资者是一个难得的好策略。定投其实就是定期投资,选定一只或者几只基金,制订一个计划,每月或者每周按计划投资这些基金就可以。

•选择一只或者几只基金。

•每个月工资一到手,先完成定投计划。最好能在基金相关的App内设置自动定投,自动扣款。

很多工薪族挂在嘴边的“没钱理财”和“没有时间理财”在定投面前完全不是问题。

定投不需要有初始本金,只要有收入就可以开始定投。可以说,定投一步实现了储蓄和投资两个操作。

现在大部分基金软件都支持自动定投,只要设置好定投时间和金额即可。而且即便是完全手动操作的情况,定投每个月半个小时也差不多可以搞定。

刚刚我们说过,很多投资者持有基金亏损是因为入场的时机不正确。投资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人性,高买低卖、匆忙入场,看见身边有人赚钱就急不可耐地进场操作,最后亏钱退场。

而定投则是一个避免犯这类错误的有效手段,相比于一笔投入“押大押小”,定投会在几年中定期不断投入,降低入场时点的不利影响,操作门槛更低。以一个简单的公式为基础,确定未来的投资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对投资的干扰。选择公式、相信公式是定投的基础,如果一天一个策略,到头来基本还是走不出亏损的怪圈。

我们不妨来看两种行情下定投平均持仓成本变化,如图2.2所示,其中实线表示基金当前行情价格,虚线则表示定投平均持仓成本。只要实线高于虚线,则表示当前基金的价格高于平均买入价格,我们就是赚钱的。

图2.2 两种行情下定投平均持仓成本变化

在图2.2中,第一种情况是入场时机“不太好”,在熊市初期开始执行定投,然后一边定投一边下跌。虽然在这样的行情下会有一定的账面亏损,但是在定投的过程中我们的持仓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等到市场行情改善、重新开始上涨,我们的定投平均持仓成本已经有明显的下降,很快就会开始盈利。

从这个走势可以看出,定投策略对于入场时机的容错性很高,即使是在下跌行情一样可以开始定投,并在下一轮牛市实现盈利。但是这里有必要说一句,定投的思路只适合基金,个股不建议这样操作。基金长期而言是正回报的,有跌必有涨,但是个股的涨跌是不定的,真的可能一路跌下去甚至直到退市。对于个股而言,一边下跌一边补仓不见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所以才有“止损不止盈”的说法。

第二种则是预期比较好的情况,在市场低估时期开始布局、积累投资仓位,然后牛市一旦启动就能够开始盈利。

大家可能认为牛市时期定投最好,其实不然。虽然牛市开始定投,不存在浮亏,账面上是一直盈利的,但是缺点在于,时间不够长,积累仓位不够,虽然收益率不错,但是实际收益金额并不高。从追求收益的角度来说,大家最避之不及的熊市下跌行情才是定投最好的时期。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纠结入场时机,就像前面说的,定投对于时间并不敏感,任何时期都可以开始定投。

不论是从所需精力还是能力门槛来看,定投都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策略。定投方法看起来简单,却一次性解决了“没有本金”“不知道什么时候入场”“该买多少”等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波动风险,堪称“个人理财的一大利器”。

为什么要使用定投而不是单次投入?相比于一次性投入,定投通过分散投入的方式,把建仓风险大比例降低。我们常说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实际上定投正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分散,是从不确定性、波动性中获利的有效方法。越是波动大、不理性的市场,反而越适合使用定投策略。

定投适合所有普通投资者,除了适合没有初始本金的投资者以外,已有本金的投资者一样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建仓或者调整投资。我们可以把本金以定投的方式投入或者撤出市场,比如把本金分成6份,每月投入一份直到全部投入,反之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撤出。

这样定投式的分批投入,除了降低波动风险,做到时间上的分散,也能有效减轻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判断准确的买点和卖点很难。实际上,由于“从众效应”和市场周期的影响,这类一次性建仓大概率发生在市场高位,越是危险的牛市后期,“稳赚不赔”的预期反而越普遍,大众的开户热情越高。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很容易成为市场波动的牺牲品,而波动又是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的常态。

定投的最佳频率

既然定投是定期投资,那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期限。这也是关于定投的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每周定投好,还是每月定投好?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讨论和研究,我个人也用历史数据进行过回测,先把最终结论给大家:每月定投和每周定投最终收益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基本可以忽略。定投是一个长期活动,一般会持续几年,因此不管是从逻辑还是最终统计数据的角度,每周定投还是每月定投都构不成收益的差别。

所以我建议,与其考虑哪个方法收益最高,不如从投资收益以外的角度入手,比如:

•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操作方式。有些投资者喜欢每周定投带来的掌控感和成就感,那就选每周定投;有些投资者希望省事少操作,那就选择每月定投。

•按照工资的发放频率操作。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种方式,工资一到手就立刻定投。一来避免自己“剁手”花掉本金;二来能尽可能减少本金在银行账户里的滞留时间,避免资金浪费。

总体来说,最理性的定投频率是与工资的发放频率保持一致,工资一到手就定投。比较勤快、希望对投资有更强控制感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每周定投。

具体的回测方法和数据可以在这本书的附录中找到。

定投的方法

我会在这一节介绍几个常见的定投思路,方便大家参考。最传统的定投,指的是定期定额投资,这也是定投名字的由来。不过这个方法后来被不断扩充,又在定期定额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定期不定额投资,包括均线回归、价值平均和指数估值等策略。

总体来说,目前共有以下四种被广泛使用的定投策略,接下来会介绍这四种定投的操作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

•定期定额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

•价值平均策略。

•指数估值策略。

定期定额策略

定期定额是最基本的定投策略,适合每一个人。所谓定期定额,即每隔固定的时间投入固定的金额,比如每个月投入1 000元、每周投入500元等,我们前面的举例也是基于这种简单的定期定额策略。几乎所有的基金相关App都可以执行自动的定期定额投资计划,设定日期和金额,然后自动从账户扣款。

我建议没有定投经验的读者优先选择定期定额的方法入门,这个阶段还是应该以简单和确定性为优先条件,定期定额的方法对于资金的要求是固定的,更容易实现预期目标。

相比之下,后面要讲的三种定期不定额策略,需要较高的计划性和资金弹性。如果规划不周,很容易给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前期没有定投经验,盲目选择稍微复杂的定期不定额方法,很容易在亏损时产生怀疑,使执行效果打折扣,甚至放弃定投。相比之下,定期定额策略是所有策略中最容易坚持的。

等积累了较多的定投经验,确定可以承受更大的本金波动以后,就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进阶的定期不定额策略获得超额收益了。

定期不定额策略的思路很简单,市场存在波动,有跌有涨,所以我们可以在市场下跌、价格便宜的时候多买一点儿,在市场高位上涨的时候少买一点儿甚至卖出。要做到这种“高抛低吸”,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算是高、什么算是低。

目前主要有三种判断策略:

•均线回归策略:对比当前价格与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价格来确定定投金额。

•价值平均策略:根据过去的本金损益和涨跌来确定定投金额。

•指数估值策略:根据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确定定投金额。

均线回归策略

均线是指过去N天的价格平均值曲线,比如30日均线,就是过去30天价格平均值曲线。均线回归策略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当前价格总是围绕着过去N天的平均价格波动,当价格低于均线的时候多买一点儿,当价格高于均线的时候少买一点儿,实现“低买高卖”。沪深300指数30日均线示意图如图2.3所示。

图2.3 沪深300指数30日均线示意图(周K线)

资料来源:xueqiu.com.

在具体的操作上,这个数据的计算和获取对大部分工薪族是比较困难的,我也不建议大家手动计算当前的均线和定投金额。

利用市面上已有的工具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其实在我们常用的App之一——支付宝——中就已经内置了这样一个均线回归策略,被命名为“慧定投”。

选择“慧定投”就使用了均线回归策略,蚂蚁财富会根据过去的均线、振幅等信息,自动计算每个月应该投入的金额。慧定投的每期定投金额在设定金额的60%~210%支付。支付宝对慧定投的介绍如图2.4所示。

参考指数和参考均线的选择标准:

•大盘基金,建议参考指数选择沪深300,参考均线选择250日均线。

•中盘基金,建议参考指数选择中证500,参考均线选择250日均线。

•如果不知道是大盘基金还是中盘基金,建议参考指数选择沪深300。

图2.4 支付宝内对慧定投的介绍

均线回归策略的适用性也很好,和定期定额策略相差不大。对现金流要求适中,每期投资额在设定金额的60%~210%,大部分投资者只要做好适度规划,还是应付得来的。

价值平均策略

这个策略在迈克尔·埃德尔森(Michael Edleson)所著的《价值平均策略:获得高投资收益的安全简便方法》(Value Averaging:The Safe and Easy Strategy for Higher Investment Returns)一书中首次被提出。所谓价值平均,是指每期投入的资金要使账户的净值按照固定的金额增长。一般的定投方法是确定每月定投的金额,而价值平均策略则是确定增长目标,再计算应该定投的金额。以下举例说明。

假设希望每个月净值增加1 000元,且第一个月投入1 000元,如果:

•第二个月,基金下跌100元,就应该定投1 100元,使净值增长1 000元,到达2 000元。

•第二个月,基金上涨100元,则定投900元,使净值增长到2 000元。

•比较极端的情况,第二个月,基金上涨了1 100元,净值已经达到2 100元,则卖出100元,使得净值“增长”到2 000元。

简单来说,价值平均就是越跌越多买,越涨越少买甚至卖出的定投策略。相比于上面两种策略,价值平均策略更加激进,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如果已投资金比较多,在市场大幅下跌过程中,来自现金流的压力会非常大。假设每月投入1 000元,已经累计投入了50万元,其间市场下跌10%,则下个月要投入51 000元,达到了原计划的51倍!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限制,提出了“有限价值平均”,即每期投入资金最多为计划的5倍,降低了来自现金流的压力。

这个策略的计算相对简单,也有相关App已经提供对应的自动功能,例如投资社区雪球旗下的基金平台蛋卷基金。在蛋卷基金中,选择“智能定投”即可激活有限价值平均策略。蛋卷基金中对“智能定投”的介绍如图2.5所示。

从最终的实际收益来看,价值平均策略收益要略高于均线回归策略,而代价则是定投金额波动更大,从-∞~500%。

价值平均策略的使用要求比较高,来自现金流的压力也比较大。即使使用有限价值平均策略,5倍的预设金额也不是谁都可以随随便便拿出来的。假如我们计划是每个月定投一半的收入,那么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要一个月定投5倍,相当于2.5个月的工资,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价值平均策略主要适用于下面两种情况:

图2.5 蛋卷基金中对“智能定投”的介绍

•新一轮定投的早期,已投入金额还比较少,对应的潜在波动较低。

•手中有大笔闲置资金,需要分批把本金投入市场。

指数估值策略

不论是均线回归还是价值平均策略,都是以相对价格为参考,看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即根据过去是涨了还是跌了来判断,但是不容易判断市场当前的绝对高低。相比之下,指数估值策略以估值为基础,最符合投资的内在逻辑。指数估值投资本质上就是指数版的价值投资。

投资入场时,市场估值越低(此时市场往往很低迷),未来10年的可预期收益往往越高;市场越火热、估值越高,那么未来10年收益往往会越低甚至为负。低估定投、高估止盈构成了估值定投的基础。

指数估值策略的操作逻辑如下:

•低位定投:寻找那些低估的指数基金定投,越低估投入越多。

•正常持有:当指数恢复正常估值后,停止投入,继续持有当前份额。

•高位止盈:等到牛市到来、指数高估时,再分批卖出止盈。

对于估值,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参数就是市盈率、市净率和股息率。所谓市盈率,就是对应公司的市值比年盈利,市净率则是市值比公司资产净值,股息率则是每年股息比公司市值。

相比于其他三种定投方法,目前指数估值定投只能手动进行操作,需要分析和计算,也比较考验投资者的执行力。建议积累一定的投资经验以后,再考虑指数估值定投。

不过,“偷懒”的方法也是有的,很多成功的投资者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操作记录,方便大家参考,即跟投。跟投可以简化思考和计算的部分。但是跟投同样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如果没有彻底搞明白跟投策略的逻辑,很容易在市场低迷时期产生怀疑,导致定投中止。关于跟投这个话题,我们会在后文讨论。

指数估值的操作方法相对复杂,《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一书有很详细的阐述,可以参考。

四种策略横向对比及总结

对以上四种定投策略进行比较,如表2.1所示。这四种策略的难度和要求是逐步增加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表2.1 四种定投策略对比

另外强调一句,定投的根基是坚持,制订好计划以后,风雨无阻,长期坚持,不要主观判断。方法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辅助,如果不能好好坚持,任何方法都发挥不了作用。

关于定投,我常常会收到类似这样的提问,“如果执行定投的时候,遇到了大涨大跌,要不要干预?”这里统一回答,“该干吗就干吗。”当初的计划是什么样呢?该定额就定额,该加仓就加仓,该止盈就止盈,不要主观判断,但凡主观判断难逃“十赌九输”的结局。

如何选择定投策略?

关于定投策略的选择,建议按照“优选自动定投,次选手动操作”的原则。意外中断是定投的大忌,而自动定投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中断带来的不利影响。

引用公众号“持有封基”讲过的一个真实故事:

(同事)问我普通人有什么投资方法,我当时就推荐了定投中证500,我还说了场内成本便宜的优点,到了2015年,我自己定投的中证500实现了翻番,赎回了,顺便问了一下大家,结果只有3个人坚持下来了,而这3个人全部是场外自动扣款定投的。

没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在市场大跌时恐惧,还有一小部分人是因为贪婪。到了定投日,看着一直在跌,想着明天再投是否会更加便宜;到了明天涨上去了不买,因为想着昨天便宜不买,今天涨上去买我不是太傻了吗?继续跌更加不买,因为想着继续跌那后天是不是会更加便宜呢。就这样一来二去地场内定投就“夭折”了。

所以说,选择定投方法,应该把自动化、简单化放在第一位,方法放在第二位。等到对定投有了足够的经验,至少经历了一轮市场周期,再尝试稍微复杂的方法。

定投什么时候开始?

定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最终收益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小,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定投。虽然不同时点开始,短期收益会有区别,但是对长期收益影响其实并不大。就绝对收益而言,选择开始的时点远不及选择止盈的时点重要。

2018年年初的行情比较好,2018年下半年等比较晚开始定投的朋友已经开始盈利了,而更早开始定投的朋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亏损。这会给人一种感觉,更晚开始定投的这些朋友更加幸运,开始太早反而不划算。

但是如果我们看另一面,虽然晚开始定投,实现了盈利,但是因为时间短、账户积累少,绝对收益其实并不高。而比较早定投的朋友,如果只看最近几个月的表现,账户的绝对收益实际是更高的。如果市场开始进入牛市一飞冲天,必然是越早定投最终获利越多。

盈亏总是同源的。你现在吃的亏,都是给未来攒下的家底。

聊聊定投的止盈

所谓止盈,就是当基金大幅盈利后赎回基金,落袋为安,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定投或者转向其他投资思路的操作。

由于资本市场常常出现非理性的暴涨暴跌,牛市疯涨,熊市又是大幅度连年下跌。如果我们没能在牛市非理性高位时期有效止盈,而是持续留在场内,收益就会面临大幅度缩水。我们有必要在牛市末期及时止盈保住利润,等到熊市到来再重新投入资金。

越是不理性、波动大的市场,止盈越有价值。如图2.6所示,沪深300指数在2015年和2018年都出现了大比例的回撤。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每一次下跌,但是辨别市场的极端非理性时期并从容退出还是可以做到的。

图2.6 沪深300指数月K线走势

关于定投,有一些常见的量化止盈策略,如定目标止盈。定目标止盈一般是设定一个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达到这个目标以后就进行止盈,如常见的翻倍止盈或者年化收益率达到20%止盈等。

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这类止盈规则太死板,很难应对市场的变化,定目标止盈参考的是市场的相对变动而不是绝对价值,所以起点不一样最后执行下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同样是翻倍止盈,对于在市场底部开始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可能刚刚好,但是如果在行情启动后“半山腰”开始定投的投资者,很可能还没到止盈标准,行情就急转直下,看着账面盈利消失殆尽。

从逻辑来讲,我个人比较喜欢根据估值来决定止盈,因为估值直接衡量市场的当前价格水平,更符合投资的内在价值规律,我们在上文指数估值策略中也有介绍。但是对于我们工薪族来说,跟踪和判断这些数据的工作量和难度也不小。

所以我在实际操作中会采用更加讨巧的方式——盯梢。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不错的公开策略可以参考,比如ETF拯救世界的“长赢指数计划”或者银行螺丝钉的“低估指数定投”,他们都会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提供非常透明的参考建议,[4]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投资者的观点建立一个加权的评价指标。盯准自己比较信任的几个跟投计划,分批次地跟着止盈,退出自己的定投。

退出的资金可以考虑用来投资一些更加保守的债券基金或者采用股债二八策略,即选择20%股票、80%债券,既能保底,又能获得一部分牛市后期的收益。除了股债二八策略以外,也可以考虑退出后换入部分趋势类策略,比如二八轮动,牛市后期效果也不错。

在这里有必要着重强调一个会对投资者的收益造成非常大损害的错误操作——过早止盈出场。

每当手里的投资产品开始解套赚钱的时候,总有朋友比较“勤快”,刚刚赚了几个百分点就早早抛掉变现出场,结果到后面发现错过了动辄翻倍的大行情,懊悔不已。最后下定决心重新冲回场内,却正好等到了牛市的顶点,市场转而下跌亏损收场。

我们不妨想想,如果我们在市场底部亏损时坚持这么久,百分之十几的浮亏都坚持下来了,然后赚了3个点却跑了,我们真的甘心吗?

在亏损的时候能够坚持持有,等到解套开始盈利的时候却止盈退出,这是很多散户在市场赚不到钱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亏损底部区间“割肉”,然后踏空追悔莫及,再在高位追高,最后摔下来,即“追涨杀跌”。

当初考驾照的时候,教练常说一句话,“方向盘要快打快回,慢打慢回”。这个道理在投资上也一样适用,可以理解为策略前后的一致性。

定投是慢功夫,一波定投一般都会长达3~5年。假设各位是从2015年那波牛市止盈以后重新开始定投至今,这就是典型的“慢打”,这是一个长弯道,所以止盈的时候也自然是“慢回”,这个慢表现在:

•别着急止盈,多赚一会儿,让利润“滚”一会儿。

•止盈的时候别一下全卖了,慢慢来,慢慢卖。

具体到操作上,我会这么进行止盈:

•选2~3个自己认可的跟投策略或者定期更新自己观点的投资大V,然后把自己的投资划分成2~3份(不一定要跟投),每当一个策略翻空,就跟着平仓一份。

•以上面说的一份为单位,每份分3个月卖出,并换入债券基金或者股债二八策略。

判断和择时有较高的门槛,普通投资者不管是认知还是时间都不太能胜任这份工作。一些简单可量化的止盈策略又太死板,比如翻倍就卖,那涨95%再跌回去呢?你闹心不?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找个靠谱的策略或者大V比自己成为大V要容易得多。

每份投资分3个月分批卖出是为了熨平短期波动,避免一次性卖出又正好赶上短期低点的情况。别想着一下卖在最高点,很少人有那个择时能力,每次都准确抓到顶部那个“尖尖”的概率太低了。

平仓以后我不建议大家彻底离场,投资忌讳赌博心态,也不是简单的押大小,空仓本身也是一种赌博。我建议遵循“不满仓、不空仓”的原则,不管市场行情多好也不要All-In(全部投入),不管行情多差也不要完全离场。

相比于彻底的空仓,半仓无疑是一种更加稳健的投资思路,推荐股债二八策略。卖出以后最纠结的问题无非市场还在涨,所以选择一个市场跌了我们开心(因为大部分已经卖了),涨了我们也不沮丧(因为我们还有20%的仓)的策略就尤为重要,股债二八策略无疑是一个简单有效的选择。

除了上面的策略以外,还有一个比较主观的方法可以参考,不过仅仅是参考,别拿这个当硬指标。一般而言,市场从底部到顶部的发展遵循如下的规律:

•底部的时候,你很难和身边的人解释自己的投资,大家可能会认为你糊涂了,劝你“早早回头”。

•脱离底部时,身边劝你“回头是岸”的人越来越少,解释投资也越来越容易,这个时候可能已经不是最佳的入场时机了。

•步入牛市后,朋友们开始咨询你投资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就要尤为小心了。

•最糟糕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是,原来不赞同你投资的朋友开始给你推荐股票和基金了,别想了,准备退出吧。

小结

定投是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投资策略,非常容易理解和执行,定期买入再制订一个合适的止盈计划就可以开始执行。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认为基金定投算是适应性最广、最有效的投资策略。

但是定投虽好也不是万能的,定投策略也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个思路——资产配置。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