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电影也拍不出这样的神仙诗

22.电影也拍不出这样的神仙诗

大概是在天宝五载,在南方漫游的元丹丘要西游华山,李白就写了首诗送他——《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丹丘子,就是元丹丘,也是《将进酒》中的那个“丹丘生”。

看看这首诗写的什么名堂: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这首诗有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且大气恢宏。

“西岳峥嵘何壮哉”,他一起笔就写得特别有气势。大家都知道华岳非常险,“自古华山一条道”,上下都是那一条道。

“黄河如丝天际来”,为什么说黄河如丝?因为华山太高了,站在华山上看黄河就像一条丝带。其实他这个时候不在华山上,这完全是夸张,是想象。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里在说黄河水奔腾咆哮。

我看过几次黄河,看的都是没有气势的地方。比如到郑州去看过黄河,一点气势都没有,我感到很遗憾。那种奔腾咆哮的黄河,我没有看到过。

“盘涡毂转秦地雷”,就是不断地有漩涡,像车轮一样不停地转动,整个八百里秦川雷声震荡。

如果我只和大家说,黄河奔腾咆哮,你肯定一点感觉也没有,这种套语表明我们的感觉已经麻木,表明我们对什么都没有感觉。李白的直觉非常敏锐,感觉非常细腻,想象又非常丰富,他才能写出“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样的诗句。读完这两句,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的妈呀,黄河的咆哮真是天摇地动,整个秦地好像时时都在地震。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这就有点拍唐玄宗的马屁了,是说他们这个时代太好了,太了不起了。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写得实在是恢宏大气。“巨灵”就是河神,“擘”就是把两个东西分开。“巨灵咆哮擘两山”,就是说华山和它对面的雷山——也叫首阳山,本来是一座山,黄河在中间把它分成了两半。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高掌”就是仙人掌,华山的东峰。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金精”也是指白帝。他说华山之所以这么漂亮,是由于白帝金精不断地运它的元气,用石做成了莲花,云做成了台。他写得非常奇特,想象力十足。

“云台阁道连窈冥”,“窈冥”就是非常深的那种天。“中有不死丹丘生”,那是说他的朋友元丹丘。

“明星玉女备洒扫”,他想得太美好了,竟然还有——“麻姑搔背指爪轻”。

中国人太爱这个世界了。佛教不是我们传统的宗教,传统的宗教是道教,道教有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成仙不死。天上有很多玉女,有很多金物,反正是天下的人享受不到的。他就想象到天上去享受,不是一辈子享受,而是永远享受下去。

“我皇手把天地户”,这是九重天的玉皇,玉皇把着天地的门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出入,“丹丘谈天与天语”,真神了,他竟然能与天上玉皇交谈。“九重出入生光辉”,他在天上来来去去特别自由,荣耀极了。“东来蓬莱复西归”,“蓬莱”是蓬莱山,他说丹丘生成了仙,在华山玩得还不过瘾,还要跑到蓬莱山去玩。

接下来就开始调侃元丹丘,“玉浆倘惠故人饮”,“倘”就是假如。他说,“老兄啊,你喝不了的玉浆,要给我一点那就太好了。你要倒给我一点,我就跟你一起‘骑二茅龙上天飞’”。

李白他老人家一直觉得自己身上也有仙气。

这首诗中的意象,一类是现实社会中的意象,西岳、黄河、秦地、云台峰、华山等;一类是超现实的意象,巨灵河神、仙掌、白帝、明星、玉女、麻姑、茅龙、蓬莱山等。

他通过现实意象与超现实意象的排列与组合,用浓烈的氛围渲染和宏伟的背景衬托,抒发自己超出庸俗的王法秩序,去追求个人自由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瑰丽神奇的意象,与宏伟奇幻的境界,把人带入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

李白的想象和他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息息相关,他的想象如此奇特、如此丰富,诗歌超现实的意象层出不穷,主要与他相信道教有关。

杜甫也有想象,但是杜甫的想象总是现实的,只是从一个现实意象联想到另一个现实中的意象,很少有超现实之间的联想。比如他看到路上有冻死的人,就马上想到贫富分化得太严重,马上就想到“朱门酒肉臭”。他的联想、意象的组合,是在现实和现实中间进行的。

要想使自己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神奇,要多读李白的诗。

李白写诗时的想象,是在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是第一;第二,和他的知识背景有关,和他的宗教信仰有关,他的诗中有很多道教的意象。

比如,在上面这首诗中,现实和非现实完全融为一体。华山在他眼中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神山。“黄河如丝天际来”,虽然开阔宏伟,但今天航拍也能拍到这种景象;他说两个人要骑着茅龙在天上飞,今天连电影也拍不出他这个水平来,他的想象力极端丰富、奇特。

李白还有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也是白日见鬼——他很多诗都是白日见鬼。那个天姥山在今浙江绍兴嵊县,其实是很矮的一座山,在他老人家笔下,却变得仿佛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一起笔就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势拔五岳”也包括华山,他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里还说华山大呢。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他实在太偏激了,为了说天姥很高,而把天台贬得一塌糊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人景和仙景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刚才他还在说天姥山,现在所有的仙境、仙人都来了。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马上又回到了人间,就像做了一场噩梦。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最后几句写得特别好,可见他老人家之浪漫、之奇特,那白鹿好像是他养的一样。“须行即骑访名山”,人家都是骑着马、骑着驴子,他要骑着白鹿,真是充满仙气。接着最后两句就来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可以说,李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中华民族在最年轻、最美好的时候写的诗歌。以后,再没人有他这么奇特的想象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