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敬畏和智慧 少点急功近利
小艾是我北京大学的学妹,也是我的安徽老乡。我母亲是皖南人,她是黄山人。我们都是美国公共政策专业毕业,学术上好多背景也很接近,所以我们聊得来。
小艾爱折腾,在纽约联合国工作之余考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毕业后去了华盛顿的世界银行国际金融总公司,没几天又被央视“招安”,做了财经节目主持人兼评论员。在专业但传统的财经媒体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决定自己折腾了。创业总是非常累人,尤其是做媒体。她太累的时候也跟我唠叨几句,我倒是挺鼓励她的,因为觉得她聪明、能干、有情怀,但更重要的是,她和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一样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政策挺、估值高、钱多,尤其是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无穷的机会!以小艾的智商、能力和品质,我相信她会是中国媒体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当然一定也会赚钱的!
时下年轻人创业和投资最时髦,小艾即是其中一分子,也是一个观察者。这种双重身份使得她比一般媒体人对有关投资和创业的问题有更深的感悟。现在出版的《创业的常识》一书集合了她对时下中国顶级创业者和投资人的采访,涵盖了有关创业、投资的成功与失败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对于那些想创业和已经在创业路上的年轻人来说,是珍贵的经验分享;对于那些投资人来说,是避免风险、减少失败的苦口良药。在中国,风险投资的长足发展其实不过是近十年的事。像这样一本没有雕饰,没有空谈,全是来自创业、投资第一线的成功者智慧经验的集成,此书应该是第一部。
多点敬畏和智慧,少点急功近利,是本书大多数被访者的心愿。语言真实但不一定好听,认真读完一定受益匪浅。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读完的能有多少人呢?在时下轰轰烈烈的速食文化下,静下心来看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相信还是有很多真正渴望成长的年轻人会认真读懂这本书的价值,并分享给你们的创投圈子。我也相信这些顶级投资人用良心和教训分享的点滴中,一定会帮助你“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2015年10月12日我受邀在“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年会上的讲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的《双城记》里开篇第一句话,对目前的中国而言特别适宜。在今天,最好的时代就是互联网,但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看传统经济,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几乎每个地方的传统经济都面临巨大的困难。中国过去几年消耗了一半以上的钢铁。最近200年之内,全世界大概1/4的钢铁是我们生产的,河北省占了整个钢铁生产量的1/2,但是它的产能是过剩的。我们消耗了全世界60%的水泥和30%的铜铁。我们的水泥厂是全世界最大的。产能过剩,传统行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大量的二三线传统行业已经活不下去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人站起来是一件事,一个人倒下来也是一件事。比如埃隆·马斯克,做特斯拉,大家都认为他是乔布斯一样的英雄,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过去一个星期特斯拉的股票跌了16%,今天《华尔街日报》上写有可能马斯克一夜之间从英雄变成罪人。
最近流行用自拍杆自拍,但是都关注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存在,导致道德崩溃。放高利贷的改叫众筹,耳机改叫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叫孵化器,搅局叫风险投资。创业之所以成为风尚,是因为人们都相信风来了猪也能飞上去,于是等风、跟风、忽悠成为眼下创业的新常态。
我们碰到的情况就是,创业企业在点击率、用户数转化率等数据方面造假,而且造假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常态。我曾经呼吁,我也看到我们做创投的同事也在呼吁,希望能够讲真话,但是在这样一个大潮下,目前还是大家都说假话,而且说得越来越离谱。比如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的情况,融了2000万人民币,结果说成2000万美元,好多融资都是把人民币改成了美元。融了8000万说成上亿的,这个也有。但是现在大规模地说假话,我们投资人20年来还是第一次见到。大量O2O(线上对线下)和P2P(个人对个人)公司濒临倒闭,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根据我们过去20年的投资实践,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成功率大概不超过1%。今天我们看到的创业公司,大概95%以上几年以后会死掉。问题在于,创业成功到底需要什么?
什么是创业?说白了就是自个儿干。说得更好听一点,更学术点,创业是指创业者发现商业机遇,并且把商业机遇变成商业价值。一定要有商业价值。从我们的体会来讲,第一,要有眼光。你能不能看到,100个人都看到你就没有机会了,要稍微比别人早一点看到。第二,要把机遇做成价值,得要有操作能力。创业需要有组织能力,小艾他们是一波人,而不是一个人干。另外,要有创新。今天开餐馆说不定也能赚钱,但是这通常不是机构投资人能够投资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活动并不适合机构投资人来投,比如说捏脚,大家觉得挺舒服,但是捏脚就不容易投,基本上一缴税就完了。创业要有价值才能够创新。怎样才能创造价值?通常创造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别人没有做过的。
现在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思维,我经常在琢磨,历史上的科学发展,对于我们人类最重要的就是蒸汽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他的发明超过互联网,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动力推动我们的活动。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思维。我们读书的计算机时代,从大计算机到个人电脑,我也没听说过有计算机思维,为什么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常识。
创造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是创新的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什么这么难?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要犯一个大错,因为犯一个大错你就失败了,所以要有很多小的成功。
我们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一定是尊崇大数据。就创业来讲,成功不是正态定义,只有这么几个人成功,他的价值所有人就会加起来。很有意思,过去几年,我们发现往往在一个基金里,会有一个项目的回报超过整个基金其他项目的回报。所以创业成功属于特定人群。我要是知道谁能成功谁不会成功,今天立马放弃投资,去算命。
哈佛大学有位经济学教授讲,企业家精神,其中一个是首创精神,还有成功欲、冒险精神、以苦为乐、精明理智和事业心。时下创业的冬季源自对财富和声名的渴望,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是为实现某个梦想和超越。我天天上班要坐一个小时地铁,我不想干了,就在家里卖车,这是创业。所以创业不是高大上。但是创业能走多远,和公司能做多大,比如说要挣100万还是一个亿,这个就很重要了。我跟马云很熟,2001年起我代表软银做了三年阿里巴巴的董事,马云大家都知道,特别会说,因为做过老师。这哥们儿一个特点就是特别会忽悠,但是他忽悠的东西还真行。2001年正好是全球互联网泡沫,那时候美国没钱,硅谷差不多完了,中国没钱,硅谷也没钱,日本有钱。我讲中国投资,马云讲中国互联网,马云讲得慷慨激昂,满嘴白沫。马云到今天还是,他真信这玩意儿。我要像他肯定不信这玩意儿,这个是不一样的。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真想把一件事做大,一定要有一个超越自身利益的东西。
现在讲拥抱90后,这是扯淡。创业成功的大部分在30~38岁,90后啥都不懂,怎么可能创业比别人好,唯一一个可能,手游做得比别人好,70后、80后都不玩。
巴菲特讲的长长的雪道,就是市场一定要大。巴菲特说投资挺简单,找长长的雪道,最好雪还要湿一点。他说得很简单,我们赔得稀里哗啦。巴菲特的话只是听一听而已,学不到。
大家把营利模式搞糊涂了,什么叫企业?企业就是以赢利为天职的。未来多赚钱、现在少赚钱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知道怎么赚钱。不管做什么,创业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营利模式。
另外要有核心竞争力,什么叫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别人不大容易超过你。说得更精确一点就是,要有定价的能力,没有定价能力就别干。
还要进行制度化、透明化管理,企业专权专制,等到做大就不行了。我们企业早期犯了好多错误,2000年好的项目,从美国空降回来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OO(首席运营官),结果90%的项目全死了。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今天投物流,明天投外汇,结果没几天企业破产了。
最后我讲一下对商机的把握,领先0.5步。太早做的基本上都死掉了。但是企业基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领袖。
我尽量让讲的本来很枯燥的东西生动一些。领袖特别重要,什么叫领袖?我们知道领袖一定是聪明人,我们经常听到这个人很笨、那个人很聪明,但是什么叫笨?基本上很少有人研究。美国对聪明人有系统的研究。第一,聪明人都有比较强的元认知能力。什么叫元认知?就是对支持的支持比较强,学习方法比较强。我有一个同学天天打球天天玩,他考试就是考得好,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习,他学习的效率就是普通人的10倍,这种人就是比较聪明的。第二,有比较强的逻辑性的思维跳跃,比如我们跟聪明人谈话,就知道他知道结果,他逻辑性很强,具有逻辑性的跳跃能力。另外还有好奇心。聪明人都有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通常抓住话题蛮重要。
最后一个供大家参考。这是哈佛大学的研究,想创业的同事可以认真参考一下。在商界,在政界,在学界,在艺术界,在任何一个地方,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领袖?领袖一定有共性。结果发现,领袖有一个共性特别重要,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同理心或者叫移情,能够在对方的位置上做出你的决策。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换位思考,但是换位思考没有强调决策,这个研究强调,不仅要思考,还要做决策。第二个共性是要诚实,有人格魅力。这是我们刚刚讲的,回到理性,回到常识。另外领袖还要有传教士的能力。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软银赛富亚洲基金首席合伙人 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