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趁着年轻养脊柱

PART SEVEN 對症養脊,“脊”病全消一身輕

PART SEVEN 對症養脊,“脊”病全消一身輕

疾病的來路,就是去路。現在我們所患的各種脊柱相關疾病,多由姿勢不對引起。只要及時矯正錯誤姿勢,堅持正確姿勢,並配一些小妙招來對症養脊,你就一定可以攻克自身“脊”病。世界那麼大,“脊”病跑了,身體好了,才能去看看!

治病必備!頸椎病類型知多少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表現的疾患。據報道,中國頸椎病患者已達5000多萬人,且每年約新增100萬人,由此可見此病的普遍性。頸椎病分為很多類型,不同類型會有不同的臨牀表現,我們只有清楚瞭解頸椎病的類型,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法。臨牀上共將頸椎病分為6種類型:

出現頭暈、手麻、嘔吐、失眠等症狀時,或與頸椎病變有關。

類型一: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又叫局部型頸椎病,是所有頸椎病中病情最輕的一種,也是較為常見的類型。它主要是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導致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過度勞損。其主要症狀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個別患者還有暫時的手麻感覺,以及頸部活動受限,或者出現頭暈症狀。

類型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所有頸椎病類型中最常見的,主要是因頸椎發生病變後刺激和壓迫了頸部的神經根所導致。此類型的頸椎病患者症狀為頭頸疼痛、頸項僵直,嚴重時會出現上肢疼痛或麻木,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時,肩背、手臂、手指會有針刺或灼燒的感覺,同時上肢沉重、握力減退。

類型三:脊髓型頸椎病

此種類型的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這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頸椎病,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能出現頭痛、頭暈;上下肢麻木、痠痛、不靈活,還伴有下肢沉重感或痿軟感如踩棉花狀;胸腹部還可能有諸如捆綁感、束帶感等異樣感覺。有些患者甚至還可能出現尿頻尿急、排尿無力、便祕等症狀。

類型四: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一系列病症。主要症狀為:發作性眩暈,同時伴有噁心、嘔吐或聽力下降等症狀。很多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往往會在低頭看書、突然轉頭、頭部後仰等動作中發生眩暈,甚至猝倒,但猝倒時神志清醒,且大多患者能自己站起來。

類型五: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這種類型的頸椎病是由於頸部病變刺激了相應的交感神經末梢而引起的。我們知道,交感神經是支配內臟、腺體和血管的,一旦它受到刺激,就會使所支配的器官發生功能障礙,從而出現多種症狀,如睡眠不好、記憶力減退、視物不清、聽力減退、鼻塞、牙痛、胸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

類型六:混合型頸椎病

顧名思義,混合型頸椎病就是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頸椎病同時存在。這種類型的頸椎病在臨牀多見,症狀比較複雜,因此不僅增加了診斷難度,治療起來也很麻煩。

若能在家治頸椎病,想必是極好的

眾所周知,頸椎病是一種比較難除根的病,其頑固性常常令人苦惱不堪。下面為大家推薦幾種防治此病的家庭療法,簡單方便,有助頸椎病的恢復。

艾葉熱敷

取艾葉一把,將其洗淨後放入鍋中,倒入200克米醋,然後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約10分鐘後,加白酒100克,攪拌均勻後,放入毛巾浸濕,擰乾,熱敷頸後、肩、背部肌肉,以及按壓有明顯痠痛、緊張之處,熱敷以温而不燙為宜,每天1~2次。天涼時可把上次藥水加熱後再加酒100克,重複使用,第3次需換藥;天熱時需每次換藥,熱敷1周或至症狀消失即可。

簡單拿捏

抬起右手,彎曲拇指,其餘四指屈曲,由上到下、由輕到重在右側頸部拿捏3~5遍。然後,用左手在左側頸部也同樣拿捏3~5遍;再分別用左、右手拿捏右側、左側頸肩部3~5遍。

簡單拿捏,可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增加頸肌彈性,增強頸肌對頸椎的支撐力。

舉頭望明月

閒暇之餘,將頭部略微後仰,使其處於“舉頭望明月”的姿勢,有助消除長時間低頭所造成的頸椎疲勞。

也可以每晚入睡前不枕枕頭1~2小時(不宜太久),有助防治頸椎病。

“舉頭望明月”,有助消除長時間低頭所造成的頸椎疲勞,可防治頸椎病。

飲食調理

不少頸椎病患者,自己在家進行飲食治療時都不知道如何搭配食物。其實頸椎病的飲食治療有兩點原則:一是注意飲食搭配平衡,不偏食、不挑食;二是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不同症狀選擇不同的食物。

如頸椎病屬於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通絡的食物;屬於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羊肉、栗子等温經散寒的食物;屬於血虛氣滯者,應多吃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屬於肝腎不足者,則應多食用枸杞子、菊花以平肝明目,芝麻、桂圓等以滋陰補腎。

推薦食譜是五子羊肉湯:

材料:羊肉250克,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五味子、桑葚、當歸、生薑各10克,米酒、鹽、蜂蜜各適量。

做法:將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五味子和桑葚洗淨,用紗布袋裝好。羊肉洗淨切片,與當歸、生薑、米酒一同放入熱油鍋爆炒至變色,然後與紗布藥包一起放入砂鍋,小火煎約30分鐘,取出紗布袋,加入鹽、蜂蜜攪拌均勻即可。

自己動手,做圍領沒那麼難

頸圍,是頸椎病患者常用的頸部支具,可以緩解、改善頸椎椎間隙內的壓力,限制頸部過度活動,減少神經刺激,從而有利於組織水腫消退及損傷修復,達到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目的。因此對於急性發作期頸椎病患者,尤其是頸椎間盤突出、交感神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來説,佩戴頸圍非常有必要。

頸圍可有效減輕頸椎壓力,促進頸椎恢復。

頸圍可直接購買,亦可自制。自制頸圍的舒適感通常會更高,如果是家人患頸椎病,給他做一個頸圍,緩解病情的同時還能讓患者感到家人的關心與愛護,一定會備感温暖舒適。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簡易頸圍的製作方法。

首選在材料的選用上,要選擇柔軟、透氣、不怕水、不怕汗和有韌性的材料,如加工過的皮革、毛氈等,也可以用普通紙板或軟質泡沫塑料等。

然後,用軟皮尺測量患者的頸圍長短。雖然每個人的頸圍大小不一,但一般來説,瘦者30釐米左右,胖者45釐米左右,再加10釐米就是頸圍長度。而頸圍頸椎處的弧形寬度,一般為12~16釐米,過寬會使人覺得不舒服;兩端寬度則可根據脖子長短做窄一些。

接着,按預定的長度和寬度,將原材料剪成相應大小。再將裁剪下的樣品,置於患者頸部看看是否合適,並加以修正。注意要將較寬的弧形置於頸後部,以減輕頸椎的壓力。

在製作頸圍外套時,最好選用紗布或者絨布等透氣性好、柔軟的織物。外套做好後,外面再加一個薄套,以方便換洗。

最後,讓患者再次試戴,如果合適就縫合搭扣。這樣簡易頸圍就製作成功了。

敲敲揉揉,胸大椎隱患去無蹤

胸椎由12塊椎骨組成,最上面第一塊胸椎骨就叫作胸大椎,中醫簡稱“大椎”。胸大椎的位置很重要,既要適應活動頻繁的頸椎,同時又要適應相對穩定的胸椎,所以它的旋轉、扭曲,對整個胸椎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胸大椎錯位了,手麻、背痛、心肺功能異常等症狀就會相繼出現。

所以,維護胸大椎的健康是維護整個胸椎乃至脊柱健康的關鍵。那麼怎樣有效維護胸大椎呢?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以使胸大椎更強壯。

方法一:敲打胸大椎

站着或坐着均可,挺起胸膛,兩臂自然垂於身體兩側。放鬆,左右手除大拇指外的四指交叉,兩大拇指併攏,然後輕輕舉起,舉過頭頂,緩緩向脖子後面砸去,此時大拇指正好砸到大椎的位置。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每次做12下。注意,雙手從頭頂往下砸時,一定要自然輕垂下來,等即將接觸大椎時,迅速稍微用力,但用力不能過大,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方法二:按摩肩部

1.按摩大椎穴。站着或坐着均可,稍微低頭,將一隻手繞到脖子後面去,找到鼓起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大椎穴,用中指指頭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30下。

2.按摩肩井穴。肩井穴在肩膀正中最窩處,左右各一個。先用左手找到右肩的肩井穴,稍微用力按揉30下,然後換右手按揉左肩井穴30下。

3.提捏肩肌。這一步可請別人幫忙做。對方站在你身後,用雙手握住你的雙肩,兩大拇指按住肩後肌,提捏起來,用大拇指和魚際部位輕輕按揉肩後穴位。

經常按摩大椎穴和肩井穴,緩解頸椎疲勞的效果顯著。

方法三:貓伸懶腰

趴在牀上,兩手掌、兩膝及下肢着地,儘量把胳膊往前伸,把頭往前伸,使胸部向下塌,一直塌到最低,手伸到最遠。然後慢慢將身體拱起來,背部要儘可能地拱得高一些,同時頭部和四肢也儘可能地向下伸,用心體會脊柱被拉伸的感覺。每天早上起牀或者晚上睡覺之前,在牀上做一做。

經常模仿貓伸貓腰,可放鬆胸背部肌肉,促進脊柱自我修復。

方法四:啞鈴操

男士可用鐵啞鈴,女士可用橡膠啞鈴。讓啞鈴向上、向左、向右等方向運動,都能鍛鍊胸大椎。還可以兩手分別拿着啞鈴畫大圓圈,這些運動對增加胸大椎的穩定性都很有好處。

俯卧擴胸加按摩,告別駝背好方法

駝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脊椎變形,是胸椎向後突出引起的形態改變。長期駝背,會使胸椎之間的間隙變得狹窄,胸腔就好像被困住一樣,無法自由呼吸新鮮空氣,久而久之就沒有力氣帶動心臟泵出充足的血液供給身體,因此很容易患上心臟病。

如何告別駝背呢?下面兩個方法簡單有效,只要你經常練習,不久後就能收到效果。

俯卧擴胸

俯卧在地板或牀上,在身下鋪瑜伽墊或小毛毯,雙臂向身體兩側打開,身體呈“T”字形,然後將前臂用力向上臂方向貼合,以肘部呈零度角為好,整個手臂貼在地板或牀面上,此時會感覺到胸部肌肉被拉緊。只需簡單保持這個姿勢就可以有效牽拉胸部和肩部肌肉,做動作時要放鬆,且呼吸緩慢。每次保持15~30秒,之後放鬆一會兒再重複,共練習5~6次。

做俯卧擴胸時,兩手臂要用力地向兩側伸展,以感覺到胸部被拉伸為宜。

背部按摩

除了矯正運動外,經常請家人幫忙做些背部的按摩同樣可以緩解駝背症狀。具體操作為:

做背部按摩時,反向扳雙肩的力度不宜過大,否則容易受傷。

患者俯卧,家人在其脊椎兩側做擦揉3~5分鐘;用拇指按揉背部腎腧及夾脊部各穴;用掌根貼在患者脊椎後凸部,雙手同時緩緩用力向反方向扳患者雙肩,以患者能忍受為準;保持此姿勢10~15秒鐘,然後放鬆,休息30秒後再做。重複5~7次。

除了駝背,高低肩也是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是由於脊柱側彎引起的。

單腳直立,可增加脊柱的平衡性,改善由脊柱側彎引起的高低肩症狀。

脊柱側彎是指脊柱向左或向右發生彎曲,當彎曲的角度大於10度,即超過正常的彎曲,就可稱為脊柱側彎。發生脊柱側彎後,輕者下肢麻木、無力、肌肉萎縮,重者可能出現截癱。

下面這套非常簡單的單腳直立法,長期堅持可很好地改善由脊柱側彎引起的高低肩症狀:

赤腳,挺胸站直身體,兩眼平視,伸直脊柱,雙手自然下垂;單隻腳略微向前提升,大腿與地面平行,腳離地面約5釐米,維持此姿勢1分鐘,之後換另一隻腳進行同樣操作1分鐘。每天3次。

在做動作的過程中,身體要保持平衡,假如單腳直立有困難,可用一隻手扶着椅子或其他物體。

防治肩周炎,試試姜葱與熱鹽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指由於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肌肉、關節囊等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廣泛慢性炎症反應。與頸椎病一樣,肩周炎也屬於慢性積累性疾病,多由勞損或外感風寒引起,患者肩膀通常怕風怕涼。

肩周炎病程比較長,不易治癒,所以患者在初期表現出肩部酸楚疼痛時就應該及時正確治療,否則錯過這個最佳治療時期,再想治癒就比較困難了。關於肩周炎的治療,除了其他方法外,還有兩種簡單有效的小妙方,即利用姜葱和熱鹽。

姜葱泥治肩周炎

晚上睡前,取老生薑(老了之後才拔的生薑)、葱頭各250~400克。將二者搗爛如泥,用小火炒熱後,加入高度白酒再炒片刻,關火。將姜葱泥趁熱敷在肩膀疼痛處,用毛巾或布條包緊,次日早上取下。重複3~4個晚上即可。

熱鹽治肩周炎

取粗鹽粒500克,將其炒熱(也可用微波爐加熱5分鐘)後,裝入布口袋捆結實,不要讓鹽粒掉出。平時可放在肩部熨燙。

另外,合理調整生活習慣對治療肩周炎也尤為重要,特別是以下5大習慣,大家要格外注意:

1.平時要保護肩關節,注意防寒保暖。即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裏,以免肩部受寒而誘發肩周炎。

2.合理運動。肩周炎患者可做功能鍛鍊或類似運動,如聳肩運動、展臂運動等。但是運動之前最好充分活動上肢,做做甩手動作,以免肩關節肌肉、組織損傷。非肩周炎患者可做柔軟體操、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運動預防患病。

3.注意糾正不良姿勢。經常伏案、雙肩常處於內扣狀態的人,要保持正確姿勢,避免對肩關節造成慢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

4.注重飲食調理。老年人由於骨骼鈣質流失嚴重,最容易得肩周炎。所以老年人平時要加強營養,補充鈣質,適量多吃牛奶、雞蛋、豆製品、蝦皮等。

5.留心容易引起繼發性肩周炎的相關疾病。患有頸椎病、糖尿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的人,平時要密切觀察自己肩部是否有疼痛症狀,肩關節活動範圍是否減小,並且加強肩關節功能性鍛鍊,以保持肩關節的活動度。

推拿加食療,治腰椎間盤突出顯奇功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脊柱常見病,主要是腰椎間盤組織在退變、老化等基礎上,再遇扭傷、勞損、受寒等外因,使腰椎發生病變,刺激或壓迫神經,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症,如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跛行等。

經絡推拿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非常有效,可請家人幫忙,具體方法如下: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經絡推拿是不錯的選擇,前提是要找準穴位。

患者取俯卧位,家人站在患者身體一側,用雙手掌推拿位於脊柱兩側的膀胱經及督脈,先自上而下推數遍,然後用雙掌根同揉,在揉的同時兩手大拇指交替按壓脊柱兩側及諸棘突間隙。反覆操作10分鐘左右,也可用按摩棒輕輕敲打,力度以能夠滲透到疼痛局部為度,叩擊30~60下。最後,再指壓點按以下8個穴位:脾腧、胃腧、腎腧、環跳、委中、承山、崑崙、絕骨等,每個穴位點揉按壓1~2分鐘。

在飲食上,“栗子﹢大棗﹢鵪鶉”,也是對付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好食材。栗子補脾健胃、補腎強筋;大棗健脾益氣、生津;鵪鶉補中益氣。三者合燉,可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或手術後身體虛弱、虛勞羸瘦、氣短倦怠、納差便溏等症,補益效果特別好。具體做法為:

取栗子5枚,大棗2枚,鵪鶉1只,鹽、味精各適量。先將鵪鶉宰殺去毛(不放血),去除心、肝以外的內臟,洗淨放入鍋中;栗子洗淨,壓碎,大棗去核,與調味品同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水;用大火煮沸15分鐘後,改小火燉1.5小時,至鵪鶉熟爛,喝湯吃肉即可。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來説,雖然去根很難,但預防復發是可以做到的,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1.不能長時間坐着,坐着時要挺直腰部,防止腰背肌的牽拉、勞損。

2.彎腰抬重物時,應先蹲下來挺直腰後再抬,切不可站着直接過度彎腰去抬。

3.平時最好睡硬板牀,以防止腰部在睡眠時長時間被動彎曲。

4.必要時使用腰部支具,可有效防止腰部再次受傷。

5.積極進行腰背肌的鍛鍊。比如“燕飛”鍛鍊(模擬燕子飛行姿勢進行的肢體運動,腿稍微離開牀面、吃上勁即可)和倒退行走,都是鍛鍊腰背肌的簡便方法。也可以仰卧在牀上,以髖為軸抬高下肢,鍛鍊腹部肌肉,加強腰椎的穩定性,防止疾病復發。但需要注意的是,腰部活動應從小幅度活動開始,逐漸加大活動範圍,一定要避免過度前屈,防止再次受到損傷。

另外,對於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來説,最簡單的治療方法就是絕對卧牀休息,包括大小便均不應下牀或坐起。卧牀3周後戴腰圍起牀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方法呵護坐骨神經,遠離“神經病”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有人説自己患了“坐骨神經痛”,而實際上,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症狀。

坐骨神經是什麼呢?它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由相關的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腳,負責管理雙腿的感覺和運動。所以坐骨神經痛的典型表現就是,從臀部沿大腿外側後面向小腿和踝關節外側的串痛,可伴有小腿和足的無力、麻木。每遇到咳嗽、打噴嚏等動作,疼痛就會加劇。

比“人老腿先老”更值得警醒的是,無論多年輕,一旦坐骨神經出狀況,人的腿腳都會老邁。

我們常説“人老腿先老”,可是如果坐骨神經出了問題,不管你多麼年輕,腿腳都會老邁,健康受損。那麼,怎樣才能防止坐骨神經出現病變呢?重點是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膳食結構要合理。合理的膳食結構可以改善骨質狀況,調節神經,降低坐骨神經痛的發病率。一方面,應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五穀雜糧等。另一方面,多攝入蛋白質,如肉、禽、蛋類食物,其中的單一氨基酸,是修補神經及維持神經功能的必需材料。此外,坐骨神經痛患者應儘量避免喝咖啡、吃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其次,要調整好起居。受潮、受涼等都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發作或復發,所以日常起居要注意保暖,保護好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後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幹,出汗後也不宜立即洗澡,等汗幹後再洗。坐骨神經痛患者應選擇硬板牀,以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

另外,坐骨神經痛發作時,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這裏給大家介紹兩種緩解病情的簡單方法:

方法一:赤腳在粗糙的地上或鵝卵石鋪成的地面上做原地踏步。每天1次,每次30分鐘。這種方法可充分刺激腳部穴位,使氣血運行通暢,調節坐骨神經功能,降低發病率。

方法二:站直身體,兩手掌同時按擦臀部或手握空心拳拍打腰臀部。注意,用力要適度,拍打要有節奏,持續拍打3分鐘即可。也可以取坐位,兩手掌從腰部到臀部來回按摩2分鐘,節律逐漸加快,使被按摩部位有發熱感即可。

一根拉力繩,讓你輕鬆遠離腰腿痛

腰腿痛是一種特別常見的症狀,病因比較複雜,主要由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骨質疏鬆、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炎症誘發。顧名思義,腰腿痛以腰部和腿部疼痛為主要症狀,輕者表現為腰痛,重者除腰痛外,還會出現腿部放射性疼痛,伴有腰肌痙攣,甚至出現脊柱側彎。

如何有效治療腰腿痛呢?可以通過每天睡前和起牀前敲打腰椎來緩解疼痛。具體方法為:

取左側卧,舉起右手握空拳,用拇指與食指一側自然地從與後背垂直的方向敲打腰部,直線往下敲打7下,分配好每次空拳移動的距離,剛好移動到骶椎處,反覆做3組;右手握空拳,用手掌那一面敲打脊椎旁開10釐米處,同樣,從上往下一邊敲打一邊移動空拳,敲7下,反覆做3組;握空拳,自然下落,用小指一側敲打骨盆與大腿的關節處7下,反覆做3組。

需要提醒的是,早上醒來之後不要馬上下牀,先閉目養神幾分鐘,之後再進行以上敲打運動。

經常敲打腰椎,可有效防治腰腿痛。

這套方法如果配合腹部按摩,還可以幫助脂肪代謝,達到減肥的效果。除了這套敲打腰椎法外,還有一套拉力繩操,也能有效預防腰腿痛。準備一根健身拉力繩,然後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上拉

兩手提拉力繩兩端,右腿向前踏上半步,踏着拉力繩的中間,挺起身體,兩手用力拉起拉力繩到胸前。左右腿交替練習40次。

第二步:蹬腿

坐在椅子上,右腳踏着拉力繩,雙手各拿拉力繩的一端;右腿用力往前蹬,雙手緊握拉力繩往上提。左右腿交替各20次。

第三步:提臂

站直身體,右腳踏着拉力繩一端,右手提着拉力繩的另一端;右手臂用力向上提。左右手左右腳交替練習40次。

第四步:擴胸

站直身體,雙手緊握拉力繩兩端放在胸前;雙手用力往外平拉,在最接近極限時停留3秒。反覆練習20次。

產後自己動手,讓腰桿子再次硬起來

女性在懷孕期間,脊柱最容易受損的部位有兩個,即腰椎和骨盆。

女性懷孕後,隨着體內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各種韌帶會比較鬆弛,以便為胎兒分娩做準備。此時,腰部的關節、筋膜也會變得鬆弛,穩定性減弱,再加上胎兒逐漸長大,孕婦的腰椎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所以很容易出現腰椎椎間關節錯位,引起腰痛。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除了孕期要注重休息,減少腰部承重的機會外,產後還要加強鍛鍊,增加腰部肌肉力量,以更好地保護腰椎間盤。可以在睡覺前將腰部和臀部反覆抬高呈弓狀,就能輕輕鬆鬆達到保健腰椎的目的。剛生完孩子的婦女,自己不要抬重物,動作不要過猛,以免導致閃腰,加重腰痛症狀。另外,產後婦女還要適當控制體重,過於肥胖會增加腰椎負荷,不利於腰椎健康。

將腰部和臀部用力向上抬高呈弓狀,可增強腰椎的自我修復力。

在懷孕期間女性的骨盆韌帶同樣會由於內分泌激素的作用變得鬆弛,骶髂關節也有輕度的移位,恥骨聯合隨之開始分離,整個骨盆變得鬆鬆垮垮。這一切都是身體為了分娩時胎兒能夠順利出盆而做的準備。生完孩子後,尤其是坐月子期間,骨盆尚處於打開的狀態,此時若不注意休息調養,就難以使其正常合攏,結果就給了風寒濕邪可乘之機,最終不僅會對骨盆造成嚴重損害,還很可能引起相關臟腑疾病,如小便失禁、胃腸道功能下降、月經不調等。

所以產後婦女在坐月子期間,為了修復孕期發生變化的骨盆,維護骨盆健康,一定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避風、避寒、避濕。特別是在避風方面,如果稍有疏忽讓賊風邪氣侵入骨盆,等到身體復原後,骨盆雖然關閉了,但這些邪氣會永遠留在身體裏面,從而給健康造成巨大隱患。

2.不要過早開始做家務勞動等工作。最好在產後一週左右慢慢活動,一個月後再慢慢做一些較輕的家務活。另外,在幹活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單側手提東西或拖地,否則也很難使骨盆正常合攏。

3.加強骨盆的功能鍛鍊。躺在牀上做雙腿屈伸運動,即彎曲膝蓋,使其靠向腹部,然後慢慢地放下,雙腿恢復原來的姿勢。也可以仰面躺在牀上,左右腿輪流做屈伸運動。每天做1次,每次重複5~6遍,有利於骨盆的恢復。

躺在牀上做雙腿屈伸運動,有利於修復骨盆。

4.藉助中藥治療來複原骨盆,效果也不錯,但一定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對症施治。比如,瘀滯型的產婦,可以採取活血化瘀療法,用桃紅承氣湯或血府逐瘀湯;肝腎虧損型的產婦,可採取補益肝腎的方法,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等。

講真,骨質疏鬆很“怕”曬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很容易摔跤,且骨折的概率也比常人高。那麼怎樣防治骨質疏鬆呢?方法有很多,其中最簡單最省錢的途徑就是曬太陽。

我們知道,維生素D對骨骼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鈣磷的吸收,同時又能將鈣磷從骨骼中“動員”出來,使得血鈣、磷達到正常值,從而促使骨骼礦物化,並不斷更新。骨骼更新了,自然也就不易出現骨質疏鬆的現象了。人體維生素D幾乎無法通過飲食獲得,但可以靠皮膚吸收陽光而獲得,所以適當曬太陽能幫助維生素D生成,從而促輼�鈣質吸收,對防治骨質疏鬆很有好處。

不過,曬太陽也有講究,尤其是什麼時候去曬、每天曬多長時間十分關鍵。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在一天當中有兩個時間段最適合曬太陽。第一個時間段是上午6點到10點,此時光照中的紅外線偏高,紫外線偏低,不但能讓人感到陽光的温暖柔和,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的作用;第二個時間段是下午4點到5點,此時的陽光正值紫外線中的α光束佔上風,有助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有利於增強人的體質,從而促進人體骨骼的正常鈣化。

基於此,骨質疏鬆的老人可以在下午4點到5點的時候到户外散步,以促進體內骨骼的鈣化,而且要選擇較為空曠的場地,周圍沒有過高的建築物阻擋太陽光,這樣可提高身體對陽光的吸收率。

在曬太陽的時間控制上,老年人可根據每個季節光照的不同時間以及個體反應來靈活掌握和調節。比如夏季中午的時候,光照比較強,此時曬太陽的時間應該短一些;冬季光照較弱,可適當延長曬太陽的時間。日光浴一般從5分鐘開始,以後可每次增加5分鐘,如果全身反應良好,可延長到1小時。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嚴重心臟病、肺結核、發燒及出血性疾病的老年人,禁止曬太陽;如果在曬太陽過程中出現噁心、眩暈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