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

译者后记

终于完成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写下最后一个字,心中顿时感到分外轻松,不过,书中大量翔实的科学数据和证据仍在脑中盘旋。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心血管医生及北京大学心血管博士后,我看过数以万计的患者,也将许许多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也开展过一系列科学研究,探索疾病本质和治疗新方法,我深深体悟到本书中各种科学证据和临床病例的真实可靠。

2016年9月,我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心血管预防康复专业完成研修回国工作,不知什么原因,全身开始出现荨麻疹,必须每天服用抗过敏药物,才能控制住病情。做了很多检查,试图发现导致荨麻疹的客观原因,比如食物、环境中的物质过敏、免疫功能紊乱等,但没有发现任何病因,遵医嘱不吃海鲜、辛辣等食物,仍然没有用,吃上这些食物,病情也没有因此加重。后来,服用一段时间中药曾一度有所好转,发作次数从每天一次到每两三天一次,但仍然无法停用西药。

2018年初,我的老师王乐民教授给我两条建议:轻断食和减压训练。我开始在晚上进食清淡饮食,吃六七分饱,并且开始练习最简单的中医传统运动——桩功,它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式冥想。经过半年的训练,2018年6月28日,在我完成长城国际心肺预防与康复培训班课程的那一天,我发现自己已连续5天忘记服用抗过敏药,但荨麻疹也没有出现,困扰我两年的荨麻疹就这样奇迹般消退。

本书中有很多案例,证实大脑自愈力可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痛苦及自闭症患儿的症状,通过在虚拟现实的冰川峡谷探险中打雪仗改善患者的疼痛,安慰剂效应让老妇人脊柱损伤后健康生活了20年,脑部扫描和DNA分析证实心身疗法如冥想和生物反馈治疗,能够使我们变得更加健康。

除了我自身的经历,在临床工作中,大脑自愈的证据也比比皆是。我的导师、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早在20年前就发现双心疾病的存在,并提出“双心医学”理念,大量临床病例验证了胡先生的理念。在心血管门诊,大约40%的患者的主诉症状与精神心理状态有关,12.7%的患者的主诉症状最终病因为精神心理障碍。用躯体疾病的思路来看,这些患者的症状是疾病吗,因为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大多数临床医生不认为是疾病,患者们总是会面对这样的医生——用术语“功能性”解释病因,暗示他们只需要自己振作起来就能改变。正如本书作者引用霍维尔的说法:“医生往往认为所有疼痛都是患者自己想象出来的。”

人们认为疾病不是生物学问题就是心理学问题。绝大多数医师对心理和机体持有二元论观点,找精神科医师看心理疾病,找内科医师看躯体疾病。事实真是如此吗?目前医学研究发现,心理和躯体相互作用,彼此反映。心理即躯体,躯体存在心理感知。大脑功能紊乱可以导致躯体异常,如焦虑抑郁可以导致心肌缺血、血压升高、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肠功能紊乱等。而这些异常的来源是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不由人的意志控制,它是一种自发活动,直接或间接调节内脏器官功能。当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时,患者可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支气管痉挛、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腹泻、呕吐、尿频尿急、满身大汗、四肢酸软等症状。这种情况下,简单地指导患者振作起来,常常无效。只有通用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或针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大脑层面的功能调控,比如冥想、催眠等,才会发挥作用。我的几位惊恐发作和焦虑状态的患者通过我提到的桩功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发作时的症状明显改善。而这之前,他们已就诊过多家医院,做过多项检查,均不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患者的痛苦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不亚于器质性疾病,甚至更糟,而且看病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比器质性疾病少。

这本书表达的观点是我一直希望传递给大家的:人体是一个整体,躯体各脏器之间、精神心理和躯体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大脑治愈力,不是简单的一种理念,一句简单的鼓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需要科学方法激发,需要循证医学来证实其功效和获益,而这些信息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但作为专业的心血管医生,我读后仍然感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酣畅淋漓。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科学严谨,同时风趣幽默,普通读者和医疗专业人士都将从中受到启发。

感谢翻译团队,他们是心血管科资深专家和孜孜求学的临床医学博士,大家精益求精、认真执着,让本书的核心理念得以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希望大家使用科学方法,充分调动自己内在的治愈力,获得健康丰富的人生!

丁荣晶

2018年8月26日晨于北京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