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2021年8月15日,一辆货车把我的家当从上海运往深圳。一段新的双城生活开始了。这一天,塔利班占领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城中秩序未乱,机场有人想要爬上一架美国空军C-17运输机逃跑。有三名抱着飞机轮子升空的阿富汗人,在飞机起飞之后,从高空坠落。在跟搬家公司的师傅一起往货车上装箱子的时候,我忍不住会去想那些在绝望中爬进飞机轮舱的人。当手指再也抠不住飞机轮胎的轮毂,当身体再也抵挡不住狂暴的气流,当一个人在坠落过程中,头脑依然清醒,他会在那一刻想什么?我想,他一定会觉得这是最糟糕的一天。其中一名死者是17岁的阿富汗国家青年足球队队员扎基·安瓦里。我可能很快就会记不起来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无法走进别人的地狱。可是,我没有办法不去想那些惊惶或是麻木的阿富汗人。人生如泡影,时代似巨浪。世界上有很多种搬家的方式。我在腾挪,有人在逃亡。

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我的一生就是腾挪的一生。

我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县城。小时候,我跟着奶奶在乡下。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跟着爸爸妈妈到了县城。小学的最后一年,我们一家搬到了省城。上高中的时候,我们搬到了海口。高考之后,我阴差阳错地留在了海南,上了本地的大学。

研究生我考到了北京。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上了三元桥。立交桥如大王花般展开,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一种恐惧突然攫住了我。在这座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我只是孤身一人,犹如天地间的一只小蚂蚁,怎么才能在这里混下去啊。

没想到这一混就是二十多年。

2019年,我到了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校园在徐汇区,我住在浦东。校园附近有很多网红打卡的街道、弄堂,而我住的地方更像欧美的郊区,低矮的楼房,成片的绿地。除了上课和外出调研,我的活动范围并不超出周围方圆一公里。和北京不一样,这里的冬天仍然能看到绿色,这里的春季和秋季很长。仿佛美好的日子来了,就赖着不肯离开。这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的城市。

2021年,为了专心写书,我搬到了深圳的郊外,一处偏僻清净的地方。我把客厅改成了书房,主卧也改成了书房,家里不会有什么客人,所以客卧也改成了书房。每个书房的窗外都是青山。阳台的一角能看到海。每天,我戴着近视镜,脖子上套根绳挂着老花镜,挟着本子、铅笔、录音笔和书,在三个书房里来回巡游。

屈指算来,这些年,我生活过的城市已经快十个了。我想,我的能量更多地来自运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轰鸣、出租车在深夜的晃动、火车高速行进时的颤抖、大巴车的颠簸,这才是我熟悉的生活。

是的,我的根很浅,风一吹,就能把我吹走。可是,和我一样的人并不少。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心里想的还是远方的故乡。到底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城市?双城生活,两地奔波。不是在机场,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这是一群永远在路上的异乡人,每一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故乡在他的身后,另一个故乡在他的行囊里。

这本书,专门写给那些和我一样,在祖国的大地上腾挪的人。

当记录下所见和所想时,我总是以为自己已经明了了一切,回头去看,却并非如此。时间过得很快,而我学得很慢。我所讲过的大多数故事,都如从行驶的车上朝窗外看到的瞬间一幕。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试图找回曾经经历的场景,却发现它们都已经改变:从范家小学毕业的小姑娘李娜上了中学,依然乖巧懂事,可是课业太重,已经戴上了眼镜;广州越秀区东山口那家嘈杂而温情的农林菜市场被取缔了,卖菜的要么走了,要么成了流动摆摊的“走鬼”。明荣的热干面店还没有开张,三儿的摊儿已经撤了。我三年前在新疆拜访过的一位棉农,后来炒期货发了财,成立了一家期货公司,再后来赔钱破产,那家期货公司如今成了一家火锅店。

记录历史,原来并不是雕刻坚硬岩石做成的纪念碑,而是描摹荡漾在水面上的浪花。每一朵浪花都曾努力闪烁过太阳的光芒,然后,倏忽消逝不见。我已经知道,这本书的宿命也是一样。

2021年,本书的调研跨越了吉林、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贵州、四川等省和自治区。我要特别感谢在宁夏、新疆、贵州、广东等地调研期间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黄加伦、陈令、陈木概、陈边、江珠、叶粤、张嘉格、吴淮少、严泽宇、余依萍、庄粤东、马嘉炜、徐思薇、庄碧泉、蔡君钗、陈俊锐、陈福才、邱佳蕾、王凡、王瑛、王东阳、施伟、靳铭、杨旭令、杨青、白晶辉、马福堂、刘晓虹、赵鸿、马迎春、邵言、焦建鹏、禹龙龙、哈秀珍、张笑、周文哲、常明杰、马成云、马兴云、邵青松、计永平、艾海鹏、凌磊、郑涛、韩晖、陈敏鸿、徐丽、张胤、蒋永生、鲁岩、赵擎、林宸西、曹文雯、张雅娟、六六等。由于各种原因,我不可能把所有接受过采访的人全部写下来,但你们对我的帮助,我会牢记在心。

我在写书的过程中,多次在得到App的知识城邦求助。本书第二章第一节关于每个人家乡的回忆,第三章正文前面引用的流行音乐,第四章正文前面引用的广告语,都用到了知识城邦的朋友们提供的线索。

感谢得到App的团队:罗振宇、脱不花、白丽丽、张慧哲、王青青、龙立恒、吴雨靖、徐彤等。

感谢我的团队:张春宇、张向东、宋笛、李曼为、朱鹤、李蕊、楼燕青;研究助理:李靖云、牛子牛、梁晨、韩壮、杨懿埼。

感谢我的学生们:严琛、欧阳巍、李超、杨蓉、刘震、陈玉波、魏巍、张雪落、江志勇、庞文博、黄诗鸿、杨善、魏俊、黎建、许椿、王祥、杨浩贤、单凤帅、魏晓峡、林建周、罗温、石青、汪洋等。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对我的调研和写作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也希望你能向我提供更多的采访线索。欢迎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联系。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