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彼岸风景

金字塔的前世今生

金字塔的前世今生

想到埃及,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金字塔。开罗西郊吉萨金字塔群(Giza)的各种照片,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在埃及尼罗河西岸,能够找到的金字塔有90多座,最高的是胡夫(Khufu)金字塔,137米。原来有146米,上面的9米没有了,据说风化掉了。我觉得风化不太可能,被人撬掉倒是有可能的。最小的金字塔也就10米高。还有一些不起眼的金字塔,或者没有造完的金字塔,被埋在了风沙之下。现代考古学家通过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已经在沙漠下发现了一些疑似金字塔的框架。

法老墓葬的变迁是这样的:最早的墓葬就是在地面上建一个墓室,然后在墓室上盖一层石板,有点像一层的平顶房,这样的墓室叫“马斯塔巴”(Mastaba)。这样的墓现在能找到的很少,大部分早被沙漠掩埋了。到了公元前2650年,出现了一位很有作为的法老左塞尔(Djoser),他的医生伊姆荷泰普(Imhotep)为了彰显他的高大,设计出了梯形金字塔,将石块一层层垒上去,垒了6层。这是埃及出现的第一座金字塔。到了第四王朝,公元前2570年,法老萨夫罗(Snofru)为自己建了真正意义上的金字塔,结果角度没有设计好,不得不弯曲收顶,现在就叫弯曲金字塔。萨夫罗不满意,建了第二座金字塔,现在叫红色金字塔。但由于角度比较平缓,尽管高度也有104米,看上去却不那么雄壮。到胡夫建金字塔的时候,技术已经成熟,所以建成了今天看到的壮观的胡夫金字塔、他儿子的卡夫拉(Khafra)金字塔和孙子的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有研究说金字塔这么完美,是外星人所建,显然这么说基本没有依据。金字塔的演进,表明了人类的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建设金字塔的石块是从遥远的山里开采出来,再通过尼罗河运来。原来的尼罗河就在金字塔前面不远。后来尼罗河改道,现在的尼罗河古道上已经建筑林立了。建金字塔的石头最重的有50吨,最轻的也有2吨左右。古代人有能力把石头搬过来吗?答案是有。你到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前面,看了整块花岗岩凿出来的方尖碑,你就相信了。那是几十米高、几百吨重的石头,他们照样运过来,并且将它竖了起来。

到金字塔去玩,有几件事情一定要做。第一是上塔前,一定要到旁边的米娜宫万豪酒店(Mena House Hotel)去一下,里面环境特别好,曾是1945年开罗会议的会址,现在归万豪集团管理。在露天水池边,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远眺金字塔,别有历史和生活的结合感。第二是到了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内部一定要去看看,这个需要另外买票。当你从金字塔内部2米宽、8米高的上升坡道一点点爬向中央的墓室时,那种神秘、惊讶和震撼,是我在其他任何建筑里都不曾体验到的。进入墓室不再等于死亡,而是进入了升天和复活的过程。第三是一定要骑上骆驼,以金字塔为背景照一张相,尽管这个行为很俗,但在沙漠中以金字塔为背景的照片,是一种天地宏大、人类恒久的象征。

帝王的雄心,常常是以老百姓的艰辛为代价的。尽管有研究说,修建金字塔的人不是奴隶,是自愿过来劳动的老百姓,他们是怀着虔诚之心来为法老服务的。但修建金字塔的财力和资源,一定都是由老百姓分摊的。古代帝王一般都做两件事情,一是通过战争扩大自己的地盘,二是通过建筑弘扬自己的成就,最后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不过人类作为群体动物,也不能群龙无首,所以领袖人物就必然出现,出现就必然专权,必然利用手中的权威为自己服务。不过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古代帝王的好大喜功,也算间接为后来的老百姓带来了福利。金字塔本身的目的,是帝王为了自己建造陵墓复活永生,但客观上,今天埃及接近一亿人口,他们很大的一部分收入都是来自全世界人民到埃及参观金字塔和法老们的木乃伊所用的花费。法老们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养活了他们几千年后的子民们。

今天的社会,最美好的事情,不是没有领袖或者领袖变得不那么重要,而是人类体制的完善,让掌权者能够理性运用手中的权力,不再仅仅为自己和一小撮人谋福利,而是需要时时牢记老百姓的福祉。领袖们和老百姓在几千年的博弈之后,终于大概知道如何找到一个利益和权利的平衡点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