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ACT,就这么简单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

许多ACT流程中都包括大量的心理教育内容,尽可能地运用体验性练习或隐喻,而非说教,来进行心理教育。隐喻在心理教育中特别有用,因为①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能传达大量信息;②它们浅显易懂,来访者容易接受;③来访者更容易记住。

上一章里的“控制的幻想”和“正常化控制策略”,是与解离相关的两个常用的心理教育内容。另外两个常用的内容是:“正常化消极想法”和“想法控制行为的幻想”。

正常化消极想法

将消极想法正常化通常能促进接纳和解离。来访者会变得更愿意与想法共处,而不是致力于摆脱它们。这么做带来的额外好处是,来访者通常会因为知道自己是“正常的”而觉得放松。我们对他们传达了一条强有力的信息:“你的头脑不是功能失调,它只是在做所有头脑都在做的事。我们的大脑进化出评价、比较、做最坏打算的功能。你的大脑只在做它的工作罢了。”接下来这段基于“比较的必然性”的逐字稿,可以紧接着在创造性无望的干预后使用,这也会很有效。我们可以按如下的逐字稿传达给来访者,但实际使用时,我们需要不时地暂停,并与来访者确认:“这听起来是否有一点儿像你的思维方式?”

比较的必然性

治疗师:我们已经探讨过一点儿关于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进化出消极的思维方式的,但还可以进一步阐述。你看,在史前时代,生存的必要因素之一是归属于某一群体。如果你被群体驱逐出去,你很快就会被狼吃掉。那么我们的大脑如何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呢?大脑把你和这个部落里的每个人进行比较:“我能与他人融洽地相处吗?我做得对吗?我做得足够好吗?我是否做了一些可能被驱逐出去的事?”结果,我们现代人的大脑也总是会将我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但是现在,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小群体或部落。我们会把自己跟地球上的每个人进行比较,例如富翁、名人、美女、电影明星、优秀运动员,甚至是虚构的超级英雄。我们无须费力就能遇到在某一方面比自己更好的人,例如更富有、个子更高、更年长、更年轻、头发更多、皮肤更好、地位更高、衣服更时髦、车更大等。所有的这些比较总是让我们陷入某些“我不够好”的故事中。对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这在童年时代就开始了,而有些人直到青春期才开始。这是地球上被隐藏得最好的秘密。每个人都有关于这个故事的多个版本:“我太老/胖/蠢/无聊/假/不可爱/懒/无能……”或“我不够聪明/不够富有/不够苗条”,等等。我们都有这样的故事,但是几乎没有人会谈论它。

想法控制行为的幻想

我们希望来访者通过体验得到的关键领悟之一是,我们的想法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当我们与想法融合时,想法对我们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而当我们与之解离时,影响则小多了。一旦来访者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对他进行如下的简短干预。

来访者:我认为我做不到。

治疗师:你能在拥有这个想法的同时尽量尝试一下吗?

***

来访者:我就知道这会变得非常糟糕。

治疗师:嗯,这是你的头脑将要告诉你的。你能允许你的头脑在对你说这些的同时,又能带着它继续往下走吗?

下面的逐字稿从更加真实的视角强调了想法、感受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如下方式向来访者传递这样的观点。

如果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控制了我们的行为

治疗师:如果我们的想法和感受真的控制了我们的行为,那么我们可能在哪里呢?想一想你拥有的所有愤怒的、怨恨的、报复性的想法和感受,回忆所有你能想到的那些让你愤怒的人所说的或所做的无耻的事情。想象如果那些想法和感受控制了你的行为,你真的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了。如果我们的想法和感受确实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我们可能会在哪里呢?(等待来访者回答。他通常会说“在监狱里”“在医院”或“死了”。如果他不是这么回答的,你可以直接告诉他这些答案。)

你是否曾经没有按照想法和感受行动

治疗师:你是否曾经没有按照想法和感受行动?例如,你是否曾有“我做不到”的想法,但还是尽力去做了?(对于这个问题以及接下来的每个问题,都尽量引导来访者给出答案。)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对某人大吼大叫、离开你的伴侣、辞职、请病假,但是你都没有按照这些想法行动?你是否曾经感到很愤怒,但表现得很镇静?你是否曾经感到很害怕,但表现得很自信?你是否曾经感到很悲伤,但表现得很高兴?你是否很想从尴尬或有压力的情境中逃离,但却留下来了?这说明了什么?你的想法和感受真的控制了你的行为,还是你可以选择如何行动?

我抬不起我的胳膊

治疗师:我想要你默默地对自己重复,“我抬不起我的胳膊”。在你的大脑里一遍又一遍地说,与此同时,抬起你的胳膊。(等待来访者抬起胳膊。通常会有一两秒的停顿。)所以即使你的大脑说你抬不起胳膊,你还是可以抬起来的。但你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犹豫?我们如此习惯于相信头脑所告诉我们的任何东西,在某一时刻,你的确深信不疑。现在对自己重复“我必须站起来”,但与此同时继续坐着。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