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记载第一个与神面对面蒙启示的人,就是雅各,他与神的使者摔跤之后:「雅各便给那地方起名叫毗努伊勒(就是神之面的意思),意思说:『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创世记三十二章30节)于此会面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他被改名为以色列。数百年后,神 说要用以下的话祝福以色列民:「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 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 你平安。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 福给他们。』」(民数记六章22-27节)
以色列(雅各)与神面对面摔跤的记号,也要加在以色列的 后裔身上。在祂名下的百姓,一生都有恩惠与平安相随——来自神荣面的福。
神说祂的脸光照在祂百姓身上,摩西领受这话不是没有原 因,因为他是第二个与神荣面启示相关的人,并且这次比前一次 的启示,意义更深远。出埃及记三十三章11节告诉我们:「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到三十四章我们 又看到,当摩西面见神之后出来,面容发光,因神的荣光映照在他脸上。在圣经记载中,除了耶稣基督以外,没有别人像摩西这样反映神的荣光,甚至肉眼可辨识。既然摩西得到关于神荣面的启示,我们需要好好来看这其中涵义。
不过,为了彻底了解摩西和他所带出的启示有何意义,首先需要对他在神启示之人类历史所占的位置有个概念。从亚当与夏娃犯了罪,切断与神相交的关系以后,神便着手进行祂的计画,要恢复神与人的关系,把人带回祂面前。但从人类早期历史可知,人完完全全拒绝了神,也不肯走神的道路。
于是祂拣选了一个人,就是亚伯拉罕,从他建立一个民族,就是以色列,又藉着以色列显明他对全人类的心意。神的意思从来就不是 让以色列人独享祂的爱,而是拿以色列作例子,使我们明白祂为每一个人 所预备的。
如前所述,祂要给以色列的福,就是来自祂荣面的恩宠。可见神藉由 以色列,邀请每一个人奔赴这至高的追寻。若深入探究以色列历史,会发现这呼召不但是要我们寻求神的面,神也启示祂正在寻找我们的面,祂要恢复与祂儿女面对面的关系,祂要寻回因罪失去的这份亲密。从圣经看出神在寻找我们,并且帮助我们全心全意寻求祂,就像祂寻求我们一样的热 切——甘愿舍弃,不顾一切。那些奔赴这至高追寻的人,不过是看出祂在 邀请我们恢复关系,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回应。
并非所有人读了圣经,尤其是 读以色列历史之后,就能马上看出 神在向我们发出邀请。事实上,以色列历史有一大半都是在讲这个民族根本不懂神发出的邀请。因此,从以色列历史可学到正面和负面的教训——如何回应神,以及如何不回应。以下即将看到,摩西之所以突出,原因就在此——千万人中惟有他懂得神的邀请。
但我们无法马上搞懂是因为,我们必须领受从神来的恩典,方得以学 会从神的眼光看事情;而从领悟到改变眼光与神一致的过程,就叫悔改。 通常讲到悔改,多半会联想到为自己所犯的罪而爱愁后悔,这是对的;圣经说,敬虔的忧愁带来悔改,但后悔并不等于悔改。悔改乃是因着为罪忧伤后悔,而来到神面前领受能力,改变想法。改变心意或许我们都能做到,但惟有神能给我们新的眼光来看事实。甚且,惟独神能为我们建立一套人生观,好让我们知道这一生的所为,出发点不在宗教动机,而是与神的关系,并以更认识祂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满足。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出来服事,一开始便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四章17节)基督来到地上,是神寻找人类最明确的启示,也是启示的最高点。但若不悔改,就算亲耳听过祂传道,亲眼看见祂医好生病的人,又为他们牺牲生命,还是一样对此启示视而不见。当祂做此宣告,就是让凡听见的人都 可以领受悔改的恩赐。神一切命令的本质就是这样。万有因祂的 话语而立,当祂对我们说话,恩典便释放到我们身上,使我们能 达到祂所说的。我们该做的是,透过祂的话支取恩典,然后倚靠 祂的恩典,遵行祂的话。
蒙恩的历史
以色列的历史始于一个彻底顺服的行动(就像我们灵命的起 头一样),始于一个人离开从小到大生存的疆界,完全相信神的 眼光,服从祂的命令,踏上未知的旅程。神邀请亚伯拉罕与祂建 立亲密关系,亚伯拉罕欣然回应,故得以领受莫大恩宠,从膝下 无子变成一国之父。全是神的恩典。让我们花点时间看看以色列 历史如何因着神的恩宠,形成救恩历史,以致预告越督将为我们成就之救赎大工。
首先,有一点要讲清楚,虽说亚伯拉罕因着信而领受神所赐下的恩 宠,但从整个记载可清楚看出,他蒙恩并非由于他有什么特殊功绩,也不是有什么特别长处;事实上,打从亚伯拉罕起,到他后代子孙,圣经告诉 我们,神使以色列从万民中分别出来,完全是出于神的选择。他们之所以 被选中,是因为他们毫不起眼。这就是神的策略;祂拣选卑下的、被鄙弃的,使用他们来彰显祂的荣耀,从古至今一再看到这样的例子。事实是,人比较容易从这类例子中看到神的怜悯,而归荣耀与神。关于这点,基督曾向使徒保罗说:
「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 得完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9节)对此,耶稣的门徒也有亲身经历。当宗教领袖听到他们所传讲的信息,反应是:「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使徒行传四章13节)此真理是贯穿以色列历史的主题之一,也预示了每 一位信徒的生命样貌。
神赐给亚伯拉罕的恩宠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即如上述,因着亚伯 拉罕的信,恩宠临到他,并且从他的完全顺服可看出他的信心。绝对服从 就是凡事让神居首位,祂说什么就做什么,祂没说的绝不妄自行动。神要 亚伯拉罕离开本地本家,却没告诉他要往哪里去,只有让他明白一件事,若要实现神赋予的使命,就不能待在老地方、旧环境。当神只把当下所需指引赐给我们,我们比较会紧紧跟随祂,也可以更快学会人生最重要的供 应——倚靠神,这是每一个蒙神恩宠的人都必须学习的。亚伯拉罕愿意跟 从神,仅就这一点,神便能将此奇妙的使命托付给他。
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神赐下恩宠必有特别的目的。以亚伯 拉罕而言,他的使命是,有一民族要从他而立。表示这临到亚伯 拉罕和他后代子孙的恩宠将影响深远,其目的将绵延不止。事实上,神的心意是,地上万民、世世代代都要藉由这个民族,得蒙神的启示。因此,亚伯拉罕与神面对面的经历,等于是让后世都 看见,神的恩宠如何临到人身上。
在其中一次经历中,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的确知道,你 的后裔必寄居别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们 四百年。并且他们所要服事的那国,我要惩罚,后来他们必带着许 多财物从那里出来。」(创世记十五章13-14节)预见未来只是神 恩宠的记号之一,此番预言只是再次让我们看到神的全权掌管一 切,祂的能力必在软弱的人身上显得完全。当我们往下读,看见 历史果真照神的预言走,并发现在亚伯拉罕后代中有两个人特别 蒙神恩宠;一个是领以色列到埃及的约瑟,一个是领他们出埃及 的摩西。这两人都和亚伯拉罕一样历经重重磨练,才预备好将神 的恩宠落实在生命中,实现神赋予的使命。
约瑟作了两个预言的梦,领受神的启示,神的恩宠临到他身 上。之后他的环境急转直下,似乎与他所蒙的启示完全冲突。当 他被丢入坑中,被卖为奴隶,又被污陷入狱,我想他肯定不知道 自己会落到这种地步,竟是神恩宠的缘故,为的是完成神对他全 家的预言。这才是他景况的终极实情,而不是仇敌的计谋。神的 恩宠使你高升,对周围的人大有影婢力,如果你从谷底爬起,别人更容易看出你的高升是出于神的恩宠。由此观之,约瑟最黑暗的曰子, 却显明神的恩宠极深。或许有人会说,到头来竟落得下监牢,他哪有什么恩宠?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正因他蒙了恩宠,所以才能将逆境转为磨练过程,以备将来完成随此恩宠而来的使命。
奇妙的是,约瑟所蒙恩宠不仅是为救他全家,也是为了拯救埃及全 国。毕竟,若神的百姓果真要在几百年后「带着许多财物从那里出来」, 这个国家必须相当富裕才行,岂可因一场大饥荒就民生凋蔽。也因此,埃及全国便一清二楚,以色列确实蒙了恩宠。然而,约瑟死后,神让一个法老王兴起,他看这群蒙福的以色列子民,心中充满害怕和嫉妒。就好像神也容许仇敌渗透进伊甸园,它对亚当和夏娃又恨又怕,因为他们与神十分亲密。事实上,这位法老是圣经中清楚代表仇敌的人物之一,他对以色列 的压迫,象征着人类在罪与死的仇敌王国下被奴役。
这就带出另一个无法否认的效果——那些未蒙恩宠的人看了会生气。 打从伊甸圜开始就是如此,经过该隐与亚伯,撒但与约伯,雅各与以扫,大卫与扫罗,再到基督与法利赛,乃至教会历史中的世世代代皆然。每一 次神的恩宠临到,总是激起仇敌对蒙神爱之人的恨意,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敢追求蒙神恩宠;如上所述,当我们寻求神的荣耀、与神亲近,是符合神创造之心意的,而且至终神会起来审判仇敌。
正如神早在几百年前对亚伯拉罕预言的,埃及遭审判的日子早已定下——因他们穷待身上带有蒙神恩宠记号的子民,于是神为祂的子民兴起一位拯救者,就像祂将兴起基督拯救全人类一样。
圣经故事告诉我们,当摩西还是婴儿时就看得出他是蒙恩的。摩西和基督有一点相像’就是他们一出生就碰到对男婴十分不利的环 境;法老王也害怕万一以后有救主兴起,便下令将所有刚出生的 以色列男婴格杀勿论。但摩西的母亲看出他是与众不同的孩子, 便把他藏起来,直到再也藏不住;后来摩西转到法老的女儿名下受保护,在法老的宫廷长大。长大后他知道他原是以色列人,于 是渐渐大发热心,要看到同胞脱离奴役迫害的生活;刚开始他企 图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使命,结果是进入一段长达四十年的流放 生涯。但这段日子却变成神的训练所,就像当年监狱成为约瑟的 训练所,最后以站在焚烧的荆棘前领受吩咐,将这段训练结束在最高点。
摩西所蒙的恩宠与亚伯拉罕和约瑟都不一样,因为拯救以色列民的任务促使摩西不得不当面挑战压制以色列的属灵权势。所 以,尽管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约瑟都曾经历神迹,但神藉由摩西所施行的神迹,规模之大不可同日而语。一想到神在燃烧荆棘中要求摩西去做的事乃空前绝后,应该比较能体会摩西当时有多没安全感了。他从小在埃及长大,对于权力十分熟悉,因此当神要他去面对在法老王权柄背后的邪灵势力,他应该相当清楚那代表什么意思。但到那时为止,他还没见识过神的超级大能,摩西必须绝对服从神,才能跨出这一步;当他顺服,便领受了神的启示,看见无与伦比的神能入侵那不可能入侵的。我相信摩西的确领受了更高层次的启示,如此方能解释他与神的关系为何如此深入而独特。
为敬拜神而战
不过在深入探讨摩西与神的关系之前,还是要来看看出埃及故事中的几个要素,看看对我们从黑暗国度出来,进入光明国度的「出埃及」,有什么预示。
首先,不能遗漏的一个事实是,神对法老挑明了讲,这百姓本是属祂的,祂要求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去敬拜祂。「敬拜」一事惟独见于人类历史,我们照着神的形像被造,就是要敬拜这位独一的主。为了使我们恢复在敬拜中与神相交的位置,基督被钉十字架;也就是说,祂把我们买赎回来的救恩,不只是救我们脱离死亡,更重要的是,进入与神相交的生命。 在敬拜中定睛注目神,我们就被改变更新;你敬拜什么就会像什么,神对祂百姓最大的要求就是敬拜祂,因为天地间没有比祂更大的。祂可不是自我吹嘘,需要我们拜祂好肯定自我;不是的,祂最希望看到我们在敬拜中等候祂荣耀降临,然后在祂同在的荣耀中,心意更新变化。
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以后,并非什么都不拜了,而是改去拜其他错误的对象。仇敌一心要使我们去拜别的,就是不要敬拜神;出埃及记里的法老王就是如此,他显然了解以色列人敬拜神这件事,会威胁到他的王国。从他回答摩西的话中,可看出他的伎俩;今天魔鬼还是使用这些伎俩来阻止人进入完全的自由——当我们活着就是为敬拜那惟一配得敬拜的神,便能 从敬拜中结出真正自由的果子。而从神回应法老的话显示,祂极其渴望将祂的子民带进完全自由的境地,神一心要使人得完全的自由。祂的爱总是 为了让我们得自由,而祂的怒气总是朝那干扰爱之事而发。
让我们来探讨法老回答摩西的话背后的计谋。第一次摩西请求法老放神的子民走,好让他们去敬拜神,法老回答;「你们去,在这地祭 祀你们的神吧!」(出埃及记八章25节下)只要不涉及改变,魔鬼 才不在乎我们敬拜神。但真实的敬拜必带来真正的自由,叫我们将自己整个献上给神,若非如此则非真实的敬拜。如果我们只想在魔鬼的地盘上,「在这地」敬拜神,等于是让牠有合法的理由来搞破坏。
摩西拒绝法老,法老又提出另一个条件:「我容你们去,在 旷野祭祀耶和华
——你们的神;只是不要走得很远。」(参考出埃及记八章28节)可以改变,但只能改变一部分,这还是在掌控神的百姓。对于那些知道应当敬拜神,却不愿放掉某些事情的人,此计谋颇能得逞。这种人常常以为在敬拜中完全降服,将自己交给神太过极端了。不妨想想,曾经有位女子尽她所能的,为耶稣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耶稣身上;那瓶香膏相当于一整年的工资,在场的人无不认为此举太超过、太枉费了。惟独耶稣予以肯定,且说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都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别人认为不必做到那么极端,神却认为合情合理;惟有极端的敬拜才是真敬拜——惟有极端的敬拜能带出极端 的结果,就是改变更新。
法老再次拒绝放神的百姓去,他继续扩大要求,说:「不可 都去!你们这壮年人去事奉耶和华吧。」(参考出埃及记十章11节)仇敌的诡计越来越清楚了,他害怕全家人一起敬拜神,在神 的旨意中合一。当数代同堂,同心敬拜独一真神,这属灵上的合一会形成一股极大的力量,带出极大的恩福。魔鬼太了解了,所以牠费尽 苦心要破坏家庭。神亲口说明祂为何使夫妻成为一体——好让祂能得敬虔 的后裔;合一必孕育合一,尤其当合一的目的是为荣耀神。
最后法老使出的诡计是,说服摩西与以色列人妥协让步,他说:「你 们去事奉耶和华;只是你们的羊群牛群要留下;你们的妇人孩子可以和你 们同去。」(参考出埃及记十章24节)这是终极的考验,但也可能成为恩 上加恩的终极之地。我们不但要全家人一起敬拜神,也要摆上所有的财务 资源,仅付上一丁点代价的基督教也仅有一丁点价值而已。撒但知道,若 能使我们担心财务匮乏而紧抓着不放,牠就能牵动我们的情绪起伏,在我 们的思想里下毒,至终使我们达不到神所赋予的使命。从法老王的最后一 计可看出撒但最害怕的事——全家人一起敬拜,并且毅然决然放弃一切, 为神的荣耀献上全部资产。此举必令魔鬼大大惊慌,因为牠完全拦不住这 样的人。
神就是希望以色列成为这等人。祂差摩西去,不是要跟法老讨价还 价;摩西与法老协商的过程,是为了展现神的超级大能,好让以色列人信 靠神。至终摩西完成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使命,并预表人类将藉由基 督获得救赎——凡以逾越节羊羔的血涂在门框上的,皆得以免除死亡临 到。最后法老不得不屈服,照神的要求放祂的百姓走(此故事蕴含许多奇 妙的真理,其中之一是,一家仅需献上一只羊羔就够了。我相信这表示只 要家人中有忠心跟随神的,全家人皆可蒙圣约的祝福)。
因此,就像基督徒的生命始于凭信心接受基督的赦罪之恩,以色列人 的拯救也始于接受神所定的保护。圣经说得很清楚,如果他们不信祂也不顺从祂的指示,就不能避过灭命的天使。信心是他们得救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色列人跨出了这信心的一步,不过,马上又面对另一项考 验;他们发现前有红海,后有埃及追兵。我们大多曾在信主初期 遇到这类考验,我们似乎跟着神走上标准奇高的人生,几乎想回 头过犯罪的世俗生活;但从以色列的例子来看,埃及追兵的出现 不啻提醒他们,若回头又是奴役,促使他们敢走向那看似不可能 跨越的红海。我怀疑,若不是法老大军追来,他们还敢不敢走下 红海;神以厚恩待我们,甚至使用仇敌来刺激我们走到该去的地 方。魔鬼不过是造物主手中的一颗棋子,魔鬼用尽力气搞破坏, 结果却是荣耀神并使神的百姓信心坚固。
进入祂的丰盛
千百万的奴隶一夕之间站了起来,走出压迫他们的国家, 在人类历史上可有第二个实例?出埃及的故事大概是仅次于耶稣 基督的降世、被钉十架、复活升天,史上最令人震撼的事了。但 是,从神的眼光来看,最要紧的不是祂子民得救,而是他们得救 的目的。基督的救恩对我们也是如此,救恩的意义与本质是我们 一生要学习的功课,每当我们想到自己曾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却 死而复生,靠圣灵成为新造的人,有神的灵住在我们里面,就令我们感激不尽。但在神国度里的生命,却是比我们如何进入神国 更为要紧的。
出埃及的故事点出此一真理。当以色列人走出埃及的奴隶生活,度 过了红海;红海象征洗礼,预示我们宣告信靠基督并领受赦罪之恩。神不 只是要领以色列人脱离奴隶,更要带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而当他们要进 入应许之地以前,还要度过另一片大水,即约旦河,才踏上应许之地(耶稣曾以江河来指圣灵,例如约翰福音七章38-39节)。第一次的洗礼使我 们走出红水——亦即付上罪债,第二次洗礼使我们走进黑水——亦即被神 充满,好让我们与神同行,更能成为神大能的导管,使祂的能力彰显在这 地上。信徒的应许之地就是在神的国度中活出生命,我们被拯救乃是要活 在万王之王的统领之下。
之后历史的发展是,以色列过约旦河后,有两个半支派决定以河的这 一边为居地,九个半支派则住在过河的那一边,即应许之地。神要求十二 支派的人齐心努力,确保约旦河两岸共同承继产业。至今这条「河」仍是 分界点,有一群人选择住在另一边,不进入神所定的美好彼岸。他们也是 好人,不比其他人差,也不是无能力,只是他们安于次等,但过河之后的彼岸,是更加丰盛美好。
出埃及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脱离奴役的人有可能在半路停驻’未能进 入应许之地。事实上,走出埃及的那一代人都未能达到神给他们的使命; 那一整代人都倒毙在埃及与应许地之间的狭小半岛上。原因很简单’就是 没有悔改——他们没有让神重新训练思考模式,摆脱埃及的奴隶心态,转变成与神立约、与神同行的圣民心态。
照样,今天许多基督徒仅悔改求赦罪,从未看见神国度。前面提过, 耶稣出来服事后第一个指示就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但这些信徒就像当年以色列有人半途而废一样,错失了更加丰盛的生 命,他们很可能逐渐失去真基督徒的生命,徒留宗教形式。 神国度的反义词是宗教,而神国度——就是万王 之王统领之地——才是所有 男女老少内心真正渴望的。 宗教不能满足人心饥渴,究其本质无非是注重形式却无能力,徒有资讯却无体验。宗教看外表而不看内心,所以从宗教的角度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神的,这也是为什么宗教如此无情、无力、枯燥而乏味。
我们绝不愿拿国度的理想去换人为的替代品,而要让神在 我们当中运行,使我们紧紧锁在祂荣耀的同在之中,单单为祂而活。
为神所识
真基督教与宗教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是认识神且被神所认识,而后者只是知道关于神的事。事实上,只有一件事比认识神更重要,就是被神认识。马太福音里耶稣说得很清楚,祂警告将 来天父会对某些人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 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七章23节)
认识关于某人的事,跟认识某人是两回事。小时候我很迷恋金山巨人队的威力梅思(WillieMays,他荣登棒球名人堂),我阅读所有关于他的报导,收集他的棒球卡,去看他比赛,听过无数次巨人队的比赛实况转播。我可以告诉你他的出生日期,他上场比赛的各项数据纪录,甚至给你看他的亲笔签名。但我根本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若要互相认识,得花时间在一起,他得让我进入他的生活,我也要让他参与我 的生活,这样我才能说:「我认识威力梅思。」
神知道世上每一个人的每一件事,祂确实认识每一个人,连人自己 都不知道的事,神都晓得。但关系需要双方的同意与合作,我必须打开心门,愿意让祂揭露内心隐情,让祂来认识我,这就是向神认罪如此重要的 原因。认罪是神与人关系的起点。祂早已知道一切——好的、坏的、丑陋 的,但当我向祂坦承一切,就等于和祂采取一致的观点,承认我有过犯罪 恶。但关系不能只有认罪作基础,认罪只是把障碍挪开,使双方得以开始 建立关系;认罪的时候我向神敞开自己,使祂可以和我建立个别的关系。
关系还必须建立在信任、沟通、共同兴趣、诚实和花时间相处的基础 上,认识神也是这样;我们就是从认识神开始,找到人生最高的目标。
然而被神认识,却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若不降服于祂、回应祂,就不 可能发生。
祭司的国度
在西奈山上,神邀请以色列来认识祂,出埃及记十九章6节,神宣 告:「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神要以色列全国都归 祂作祭司,祂给每一个国民都有进到祂面前的机会,好让他们显现那奇妙无比的荣幸与特权服事神自己。让每一个人都得以近则来,这就是神对祂百姓的心意;祂领他们出埃及,为的就是落实这样的敬拜。
神在西奈山颁布律法,用意在促使以色列去除埃及所带来的 不洁思想,并学习如何以祭司的新身分与神同行。神一方面说明 祂对他们的要求,一方面揭示祂圣洁公义的本质’他们需要效法 神,方得以与神同行。但以色列民竟拒绝了神的邀请,不敢与神 建立关系。出埃及计二十章记载了神、摩西与以色列民之间,一 次不可思议的会面:
「众百姓见雷轰、闪电、角声、山上冒烟,就都发 颤,远远地站立,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 听;不要神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出埃及记二十章18-19节)
服事主的人有一个最重 要的特性,就是真心想听神 的声音。祂说话是为了洁净 我们——使我们具备亲近祂 的资格,拒绝听祂的声音等于拒绝见祂的面,也拒绝了与祂建立真实关系的机会。以色列人 惟恐听见神说话就会死亡,却不明白不听神,恰恰引来他们所惧 怕的死亡。他们不只是拒绝建立与神面对面的关系,还选择要一 个中间人,宁可要中间人传话也不要面对面与神接触,这样怎么可能与神建立真实关系呢?
以色列的反应表现出他们宁可舍恩典而就律法。律法是由许多预设的 界限组成,并不要求与神有个别关系,然而恩典却是以关系作基础。不妨 用以下过度简化的说法来说明:在律法之下,人人皆须符合同样的要求;但在恩典之下,有些事会随着神对每一个人独特的计画而变化。举例来说,神可能会对这个人说,不能买电视;却对另一个人说,家里可以有好 几台电视。恩典就是这样,完全是以关系作基础,这并不表示在恩典之下 没有绝对标准
——恰恰相反。这表示在恩典之下,神使我们能够遵守祂的 命令。
有意思的是,整本圣经都提到摩西与律法的关联,例如约翰福音一章17节:
「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以 预言为记号来看,神要我们进入祂的国度(应许之地),并不是要我们活 在律法之下。旧约的中间人摩西,和以色列人的第一代一样死在旷野;然而,就摩西个人而言,他却是旧约圣经中少数了解神的邀请,并做出回应的人。神不断邀请以色列与祂建立关系,以色列人则不断要求有一位中间 人;由于摩西最熟悉神的声音,并且最深体会神是谁的启示,因此他看见 山上冒出的烟,却一点也不害怕,他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因为神降临是要试验你们,叫你们时常敬畏祂,不致犯罪。」可是人民仍然远远地站 着,只有摩西上前,靠近神所在的密云。(出埃及记二十章20-21节,现 代中文译本)
这段话提到「惧怕」和「敬畏」,摩西指出,「惧怕」是错的,「敬 畏」才是对的。惧怕会使我们躲藏,不敢见神;而敬畏却使我们自洁,存着敬畏的心亲近祂。山上冒的烟显示出惟有摩西了解且具备真正 敬畏神的心。
摩西与神的亲密关系十分独特,从后来他与兄姊之间发生的 一件事,可以看得更清楚。亚伦与米利暗对摩西娶的太太颇有微 词,甚至出言批评,神却不先为摩西的选择辩护’而是直接问亚 伦与米利暗,怎可批评祂的朋友,甚至是祂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请看神如何形容祂与摩西的关系:
「耶和华忽然对摩西、亚伦、米利暗说:『你们三个 人都出来,到会幕这里。』他们三个人就出来了。耶和华 在云柱中降临,站在会幕门口,召亚偷和米利暗,二人就 出来了。耶和华说:『你们且听我的话:你们中间若有先 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 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 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 形像。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民数记十二章4-8节)
神对祂的先知说话有一些特定的方式,但摩西却不是这样。 摩西从小蒙神眷佑,逃过一死;但他曾滥用这份眷佑,把一个埃 及人打死,想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以色列。神的恩宠并不眷佑高举 自我的人,经过四十年的牧羊生活,神在燃烧的荆棘中向他说话,恩宠再次临到,当他把自己的志向抛在脑后,向焚烧的荆棘跨出一步,神向他说话了。
从那一刻起,摩西的故事就迅速发展开来,神与他的关系超过所有先 知—神是面对面认识摩西的。神的荣光真的停驻在摩西脸上,以致百姓 不得不请求摩西用帕子遮脸—因那荣光实在令他们畏惧,摩西堪称运用 神的恩宠,恩上加恩的典范。他进到一个信任的位置,甚至得以进入神的 密室,看见且经历别人无法触及之事。神对摩西说话,乃是明说,并不用奥秘的言语,不需要解释;不仅如此,祂还让摩西看见祂的形体,这也是 人听都没听过的。
好了,亚伦和米利暗也蒙神大大的恩宠,他们在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是不像摩西那样蒙恩宠。之前提过,神对每一个人 的爱都一样深,这是确实无误的,但不是每个人所蒙的恩宠都一样多。摩 西寻求神,甚至得以与神面对面,在旧约历史上无人出其右。出埃及记告 诉我们,亚伦和米利暗轻忽此一事实,结果几乎要了他们的命。当我们毁 谤带着神恩宠的人,神会认为与毁谤祂无异。
在基督的身体中有许多人自认为守门人,替神说明解释,他们的网 站、书籍和广播节目上充满了对神一些密友的毁谤和批评。当然,神的这 些朋友不一定有最佳教义,他们可能在人情世故上冒犯了许多人,甚至有 些人在生活的某些领域上需要大大调整改变,但在天上却认可他们是完全 随从圣灵的人,并且在地上也看出他们身上有真信徒应有的记号。当人为 了显出自己的批评有理而忽视这些记号,形同无知地踏进神面前的审判之 地。箴言三十章10节说:「你不要向主人谗谤儍人,恐怕他咒讯你,你便算为有罪。」
绝不可离弃我们天父的朋友:
「你的朋友和父亲的朋友,你都不可离弃。你遭难 的日子,不要上弟兄的家去;相近的邻舍强如远方的弟 兄。」(箴言二十七章10节)
要让自己越来越蒙神恩宠,就要能认出在别人身上的恩宠。 如果我看见在某人身上有神的恩宠,我就有责任给那人应有的尊 敬;尊重神所尊重的人,自己也必更加蒙神恩宠。说得更明白些,当我们尊重那些领受神的启示比我们深,与神关系也比我们 亲密的人,就让自己站到领受同样启示的位置上——当我们追随前人脚步,必蒙引导而与神有更深入的关系。若要培养认识神的 心,就必须学习去看神密友的生活,效法他们的榜样,跟从他们 的指引,直接走向神,领受神为我们预备的丰盛恩典。
从摩西的一生,看到神邀请我们深入领受祂的启示——甚至应该大受鼓舞才是;因为摩西活在赎罪尚未完成的时代,神子耶稣尚未降世为人,代替我们而死,为我们付上罪债,救赎我们。 基本的意义就是一摩西是在一份不完美的约之下,经历到与神为友的奇妙关系。在不完美的约之下,要期待完全的恩福是很难的,而神的邀请至今不变:「凡愿意的都可以来。」
本章一开始曾提到人类已蒙邀请踏上这至高的追求,就是透过以色列人的故事,即蒙神的脸光照而带着印记的人,来寻求神的面。不过在那些走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之中,只有一人欣然踏上这条追寻之旅。我 们不禁好奇究竟摩西具备什么特质,以致能进入「神所在的密云中」。毕 竟,害怕一见神的面就会死可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点摩西比以色列人还 清楚,神曾明确地对他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出埃及记三十三章20节)任谁见到神完全的荣耀都必死,这是毫 无疑问的。我们受造是不可能承受得了那么庞大的荣耀、圣洁与能力的, 然而,显然摩西觉得更多认识神太重要了,甚至甘冒一死。后来这位说过凡见到祂面的人必不能存活的神,却宣告祂和摩西乃是面对面说话的,这该怎么解释?
-有意思的是,圣经还有其他人物也曾见神的面,而且发现自己竟然还 活着。本章开头提到雅各,此外还有基甸和写启示录的约翰:
-「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 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致死。』」(士师记六章22-23节,觌面即面对面)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 耐里一同有分,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 摩的海岛上。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 吹号……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与我说话;既转过来,就皇 见……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脚 好像在炉中锻鍊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祂右 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 烈日放光。我一看见’就仆倒在抱脚前,像死了一样。祂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丨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 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瑜匙。』」(启示录一章9-10、12-18节)
约翰没死,只是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样」,但从这次会面之 后,约翰再也不是从前的约翰了,他和圣经里每一位曾面见神的 人一样,见神面之前的那个人「死」了,见神之后完全变了一个 人。
见神的面代价很高,里面必有一些东西死去,但死去的只 是使我们不能更像耶稣的障碍。就好像一名雕刻家正在雕刻一块 巨石,有人问他打算雕刻什么,他回答:「大象。」那人心想雕 刻家必定是技术精湛,于是又问他如何把石头雕刻成一只大象, 雕刻家回答:「很简单哪,只要把看起来不像大象的部分敲掉就 可以了。」神也是这样雕刻我们,把不像的部分敲掉(置之于死地),使我们越来越像耶稣。怎么知道哪些部分该置之于死地?最清楚的办法莫过于与神面对面。
摩西和曾见神面的人所踏上的真H境界,是那拽以律法字义,和关于神的知识为满足的人所无法企及的。有时圣经看来似乎令人 困惑,甚至前后矛盾,因为这两种人的事迹都有——选择与神建立关系 的人,以及选择宗教的人,还有神对这两种人的不同反应。虽然圣经说 见神面的人不能存活,但我们却在一些圣经人物的身上看到他们见了神 的面,却没有死。神刻意将这些似非而是的例子放在圣经里,因为从这 些例子可区别哪些人真心想认识神,哪些人只想知道有关神的事。耶稣 用比喻教导人,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好让真正有心想认识祂的人能 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真义。
事实上,整本圣经皆可看到一个假设:惟有跟神建立个人关系的,才 能真正认识圣经真理。至于圈外人,只看到圣经里有些地方前后矛盾,然而那些事惟有在亲近神的背景下方能明白。不了解亲近神何等重要的人, 自以为找到圣经的弱点和前后矛盾之处而大言不惭;然而,神自愿显出软弱的样子,好让人心中的桀骜不驯暴露出来。那些既不懂又不悔改的人, 心会越来越刚硬,最后只有一场大震动才能突破。
神常常选择用一种方式来领我们更深认识祂,就是使祂的恩宠临到 某些我们认为绝非理想人选的身上,但我们要学习这就是祂做事的方式。 我们需谦卑自己,学习辨认神的恩宠临到谁的身上。身为牧者,有时候我会邀请一些外貌不扬却满有恩膏于人来教会证道,为的是训练会友辨 认神的恩膏,并懂得尊重有恩膏的人,而不是凭外貌认人。人所要的不是与神关系良好的人,而是教义良好的人;若邀请的讲员传讲的与我们所信 的不同,大家会期待我在以后的讲台上公开谴责,但只有真的属于异端的 内容,我才会公开驳斥。「异端」一词已经变成用来形容任何与某位领袖意见不合的见解,我们不应该这样;我们需要给那些不同意见的 人更多恩典,有些教义对教会是绝对不可动摇,如童贞女怀孕生 子、耶稣的神性与人性、救赎大工等等,这些教义要据理力争。 在这些基本教义相同的基础上,我会刻意邀请一些神学立场不同 的人来担任讲员,当然我知道他们是表里一致、满有恩齐的。很 多人为此紧张,但那不一定是件坏事,当错误的安全感被暴露出来,才知道那根本就是没有安全感。
在我们之前的时代,在教义上意见一致的人联合形成所谓的 宗派,但近年来,圣灵开始带出转变,今天有许多人正在调整优 先顺序,不是看彼此教义相不相合,而是看认同哪些初代教父而 联合。过去,教会常常为了寻得教义上的安全稳妥,而牺牲掉惟 有在敬虔的关系中才能找到的稳妥。
为了得着渴望认识神的心,那些需要立场正确、需要了解或 解释的心态都必须放下。我们要真正信靠祂,甚至愿意让祂粉碎 我们小小的聪明,带领我们更深进入祂的真理。祂应许必带领我 们从「律上加律,例上加例」,变成荣上加荣(参考哥林多后书 三章18节)。祂领我们出埃及,可不是要让我们在旷野搭帐棚住下来,而是要领我们进入应许之地,得着更丰盛的生命,越来越 认识祂。
我们也当知道惟有真实与神相遇——真实经历祂的大能与 恩典,才可能彻底悔改与更新。摩西因为曾经暴露在神的大能之下,全以色列无人能及,所以他能从神的眼光看艰悄。圣经从头 到尾都可看到,神邀请我们亲身经历祂;当我们读到历代圣徒与祂相遇的 故事,便知道祂在邀请我们「来尝尝」主恩美善的滋味。
然而,许多跟随耶稣基督的人只得到上天堂的应许就满足了,却未 见到他们一生的使命是要竭力追求得见神的面,使神的恩宠在自己身上日益增加。他们知道神的应许有多少就满足了,却不想看到应许的实现。某 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优点,但其实是与神的应许相违背的,因为神的应许不 但是为了我们将来到天上享受,也是要让我们在地上支取的。事实上,神 赐下应许为的是当我们心存感恩领受时,天堂便降临人间。容我重申:只 有愿意欣然踏上真实经历神之历程的人,才能活在神的国度,就是应许之 地。
所以,容我向你挑战,计算代价,然后像摩西一样勇敢地踏进神所 在的密云中。在祂彰显的同在中与祂相遇,回应祂的邀请,去认识神且被 神所认识,在地上没有一件事可堪比拟。这是我们受造的目的、得救的目 的,也是惟一能深深满足内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