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有许多用各种语言出版的版本。本书所根据的英译本是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58年重印的教会神父有限公司(Fathers of the Church, Inc.,纽约,1950)出版的英译本。关于这个重印本的情况,读者可以从该重印本的编辑弗农·J·伯克的《导言》中了解到有关细节。这个重印本是经过弗农·J·伯克编辑和节选的,但是所保留的部分同教会神父有限公司的版本是完全一致的。本书译者根据伯克的《导言》并参考了有关资料,认为这个英译本所用的拉丁文版本是由唐巴特(Dombart)和卡尔博(Karb)编辑的Teubner丛书版。鉴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发行的《西学基本经典》丛书中的《上帝之城》英译本也是根据唐巴特和卡尔博的拉丁文版本译出的,本书译者在极个别的地方参考了该书。
根据有关资料,奥古斯丁所引用的《圣经》版本是一种古拉丁文版本,同哲罗姆所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是不相同的。奥古斯丁所采用的拉丁版本中的《圣经·旧约》是从《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译出的,而哲罗姆的译本是从希伯来文译出的。奥古斯丁所引用的版本同国内通行的基督教(新教)《圣经》中译本的章节也是不同的。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本译本保留了英译本脚注所给的《圣经》章节序号。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圣经》引文的读者,可以参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英文版的《上帝之城》的脚注。
本译本保留了英译本脚注中所给的拉丁原著的句段,以便有特殊需要的读者参考。另外,奥古斯丁在拉丁文的原著中,偶尔喜欢使用一些希腊词。英译者保留了这些希腊词,本书译者也保留了这些希腊词,以便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风格。
奥古斯丁的拉丁文风格是他的巨大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奥古斯丁本人认为《上帝之城》是《忏悔录》的姐妹篇,但这一点主要是就内容和目的上的一致和完整而言的。根据权威意见,《上帝之城》在总体风格上同《忏悔录》不很一样。《忏悔录》篇幅较短并且更加个性化,书中情感流露较多,修辞也更加着力;但是《上帝之城》的宏伟风格却十分接近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的古典理想。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读者从中译本里能够得到的对拉丁原著的认识是很有限的。这一方面是由本书译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从英译本的再次翻译造成的。在本书译者看来,本书所使用的《上帝之城》的英译本同《西学基本经典》中的《上帝之城》的英译本在风格上就有相当大的差别。
本作共二十二卷,第一卷至第十八卷由庄陶翻译,第十九卷至第二十二卷由陈维振翻译。翻译期间得到许多同仁的帮助,包括李雪生、郑清斌、曹浏和张爱珍,尤其是李雪生帮助做了大量的校对和资料查询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被誉为一部关于古代和早期基督教徒的生活、思想和理想的百科全书,书中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于此类文献的现代汉语译本目前还比较少,同时由于译者的学识所限,译者经常感到“词穷”。有些术语虽然经过反复斟酌,还是不能完全传达原文的意思。本译本中的错误之处,请读者不吝指正。
译者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