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歌》的来历
吴保罗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光华射……”每当12月24日平安夜来临之时,各大教堂都会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在所有的圣诞歌曲中,《平安夜歌》可能是流传最广的,她跨越了所有基督宗派,乃至社会团体,成为每年圣诞节必唱的曲目。
《平安夜歌》诞生于19世纪初的奥地利。词作者为莫尔神父(Joseph Mohr),他生于1792年,年轻时加入莫扎特曾工作过的萨尔茨堡主教座堂的唱诗班。1815年,他被祝圣为司铎(神父),被派往奥伯多夫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侍奉。
1818年圣诞节来临前,莫尔和同工准备排练圣剧,但发现管风琴坏了,整个排演计划只好暂停。他只好改变计划,去探访教友。他来到一位贫穷的弟兄家里,并为他新生的婴儿祝福。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脑海总是浮现出那个弟兄家庭的境况,他猛然想起耶稣基督降生的场景,祂同样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祂降生的那个夜晚,却有众多的天使为祂赞美,在万里长空唱响天籁之音。莫尔忽然灵光闪现,吟出了“平安夜,圣善夜”的诗句。他立即快步赶回教堂,将这首诗写下来。第二天,莫尔神父找到同工,教堂司琴格吕伯(Franz Gruber)让他为这首诗歌谱曲。格吕伯怀着感动的心情谱了曲。那天晚上的圣诞节弥撒,莫尔和格吕伯吟唱着《平安夜歌》,深深打动了弟兄姐妹,他(她)们伴随着歌声,默想耶稣基督降生的场景。
次年,莫尔神父请了两位同工到教堂修理管风琴,在调试时,他们被《平安夜歌》美妙的曲声所感动。于是他们把这首赞美诗带到了奥地利各地,随后逐渐向欧美各国流传。目前《平安夜歌》已被翻译成90多种文字,每当圣诞节时,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会共同吟唱这首赞美诗。在二十世纪初,《平安夜歌》传入中国,并由刘廷芳牧师翻译成中文,一直传唱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夜歌》风靡欧洲时,很多人不知道其创作者。后来一位宫廷诗班班长在萨尔茨堡一个小山村听到一只鹦鹉在吟唱“平安夜”,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圣尼古拉斯教堂。此时莫尔神父已经安息,曲作者格吕伯回忆,神父一生微寒,仅有的财富全部奉献给当地的学校和养老院,病逝的时候身上不名一文,真正体现了圣诞传统“博爱惠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