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使人匮乏的富裕的诱惑
追逐物质财富
我们在幸福之梯最底层看到的,是那些仍旧只以物质财富为终极理想的人。
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是获取一个美好和令人得意、能够通达所有乐趣的生活状态。
他们的知识和意志能力完全集中在这个唯一目标上:赚钱。
生命随着追逐这个我们永远无法全然掌握的猎物而展开。
这令我想到灌满气的气球,会随小孩一再打更多的气而从他手中溜走。
对金钱的觊觎难道不是只会愈来愈强吗?
在换来肤浅乐趣的同时,它难道不会导致一种永无止境的不满足感吗?
还有那占有的需求,它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让我们处于一种吊诡之中:某种“拥有”的方式会让人“失去”,换言之,它阻碍了乐趣。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莫里哀【注:Molière(1622-1673),法国著名喜剧大师。
】的《吝啬鬼》,“我的钱财,我挚爱的钱财,我的生命……”将东西据为己有,只是让眼睛能够贪婪地观看以及让指头的皮肤激动而已。
吝啬鬼并不占有钱财,事实上,是他自己被钱财给占有了。
他未能好好利用自己的钱财来购买物品和享受乐趣,而只是一味积累钱财而已。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种形似吝啬鬼的方式。
我认识一位图书收藏者,他始终拒绝出借他的藏书,因为他不能缺少看着书摆在架上的快乐。
我们大家都认识一些占有欲过强的母亲(这也是同样的机制模式),她们会百般阻挠子女的婚事,因为她们将子女视为自己的财产。
如此一来,她们反倒不能真正享受拥有子女的快乐。
她们不愿意“放开”子女,因此也从未品尝过敞开家门,欢迎子女的新伴侣和迎接孙子孙女到来的喜悦。
我们并不需要拥有很多资产,因为这样很容易落人这个“拥有”的循环。
我耳边还响着一位谨慎的传道者给我们这些修女的忠告:“修女们,小心不要占有;这是我的扫把,我的抹布……”很多时候,简单的某件小东西就能让我们对它产生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