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到哪儿寻求人类的幸福
人在青少年时期总需要一些英雄人物。
我15岁时非常崇拜达弥盎神甫【注:Pére Damien(1840-1889),比利时神甫,于1864年到夏威夷群岛,1873年决定到当时肄虐夏威夷群岛的麻风病患者集中隔离的Molokai岛,在病人协助下,建造房子、供水系统、学校等,将岛上主要城市Kalawao从等待死亡之城转变为居住生活之城。
】:他选择了跟随基督的脚步。
达弥盎神甫因麻风病人遭到被遗弃到一个被诅咒的小岛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而非常愤慨,于是决定到他们居住的岛上,力求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一直抗争到临死之际——他自己最后也染上了麻风。
这才是真正的抗争!
从15岁开始,我就知道:以后,我也必须对抗各种悲惨境况所代表的不公平,一直到我死为止。
20岁时,我到了伦敦,跟随一位在锡安圣母院当修女的表姐学英文,她负责掌管一所位于贫困社区的学校。
我目睹那群小孩令人难以承受的命运,内心激动愤慨,因此作了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抉择:我要加入这个可以帮助那些陷于困境小孩的修会。
自此以后,我经历了生命中各式各样的苦难;然而,我也因为能够献身协助这些孩童的蓬勃发展(这是一个源源不绝的喜乐之泉)而找到了我的幸福。
我又再度面临吊诡:不公平的贫穷,这个令我气愤跺脚、势必根除的邪恶,同时也是让人快乐丰足的泉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