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人生与财富
人人都想过一个幸福的生活,而幸福似乎少不了财富。
于是许多人的人生只为着追求财富。
财富果真能给人带来幸福生活吗?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全凭财富多少而定呢?
请听那影响全人类历史,被各层的人信奉为救主的耶稣基督怎样论及人生与财富吧!
主耶稣论到人生与财富时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路12:15)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乎财物富裕。
为着解明这一点,祂又讲了下面的比喻。
祂说:
“有一个财主,田产丰富,自己心里思想说,我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
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
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罢!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路12:16-21)
这个比喻中的财主被称为“无知的人”,这不是说他没有学问才干。
从上文看来他倒是很会经营财富、很会策划他的事业的人。
虽然这样,他不是被算为“无知”,因为他不知道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主耶稣藉这比喻指出人生的几项真理:
一、财物富裕忧虑反而增加
人总是以为贫穷的时候才会忧虑。
有了钱就不用忧虑,事实上,贫穷固然有贫穷的忧虑,有了钱也有有钱的忧虑,穷人从中为衣食忧虑,富人的忧虑可就多了。
他们虽然不愁衣食,却为他的钱财的安全发愁:怕被人偷窃,怕绑票,怕勒索,怕美金贬值,怕亲友前来借贷,怕慈善机关募捐……。
此外,有了钱,总得设法处置和运用:存入哪家银行?
要经营什么生意?
生意一经开业,清淡衰退固然令人忧心,生意兴隆也欲罢不能之苦。
所以人生的目的,若只不过想多找些钱好过舒适生活的话,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他们所得著只不过是换了一类型的痛苦,而且痛苦有增无减。
二、重视财富增加自私
这比喻中的财主以自己为中心的典型。
他说“……我的出产……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好收藏我的……然后要对我灵魂说……。”
他所有筹算都是为“我”。
凡是重视钱财的人都必定自私,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岂能让别人分享?
现今世人以金钱为至上,所以现在的人也最自私。
圣经对这一点早有警告:
“……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里人要专顾自己和贪爱钱财是连在一起的。
崇尚物质必重金钱,重视金钱必定自私自利。
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恶劣,不论家庭、社会,都不因财富增加而平安,反而有更多的纷争、抢夺、凶杀、淫乱、嫉恨、……和各种罪恶。
人一有钱就更有胆量去纵情逸乐,更骄傲的认为自私自利是应该的。
更没有人敢反对他们那种只要自己痛快不用理会别人死活的“人生哲学”。
于是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矛盾和不安,更缺乏同情与互助。
三、财物积存无补于灵魂的饥饿
这无知的财主收藏了许多粮食,然后对他的灵魂说:“灵魂哪!
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
注意他积存属物质的粮食与财物,却想叫他的灵魂饱足;岂知灵魂不吃饭也不喝水,财物怎能叫灵魂饱足呢!
这正是今日许多人的错误,以为只要物质进步,经济富裕,人类就有安宁。
事实上现代物质的进步,比起以往的世代,何止一日千里。
人类生活的水准普遍提高,但人类不论个人、家庭、社会或国家,却比以前更不安宁。
可见人类心灵的虚空,不是物质财富所能填补,它的真正需要是福音的真道;因为灵魂必须应灵粮叫他饱足。
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喝”(约6:35)又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你的心灵饥饿干渴吗?
到主耶稣这里来吧!
四、财富增加生命减短
人们总是喜欢把富贵人家多半长寿,贫穷人家多半短命,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有钱的人家不一定会比穷人更长命,倒可能更短命,因为有钱的人要为钱思虑,又纵情逸乐,应酬多,要应付的场面多,生活比穷人更紧张。
穷人被人轻忽了可能自己内心一点感觉都没有,有钱人被人轻忽了可能看为极大的侮辱。
除了觉得丟脸外,心灵还受创伤,并且记恨在心,等待以后有机会时就发泄心头的恼恨,对付那使自己丢脸的人这无知的财主一生劳碌。
自以为积存了许多财物,可以让他下半生安享余年。
可是他一生为财辛劳的结果,已经耗尽他的生命,他虽然拥有可作多年费用的财物,他却只有可以再活一夜的生命!
他如何能享用自己劳碌所得的呢?
如果你的儿女有志向,用不着你的钱;如果你的儿女没本事,迟早会散尽你的血汗所积存的钱。
不要让钱财虚耗你的生命,要利用钱财增加你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价值若只限于短暂的几十个寒暑,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如此人生,不论贫穷富贵都相差无几,但人所以胜于禽兽,是因为人有永恒生命——灵魂。
请看神人摩西怎样在他所写的诗篇中祈求神使他认识人生的意义:“……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著智慧的心。”
(诗90:9,10,12)
五、怎样在神前富足
主耶稣讲完这比喻之后作了一个结论说:“凡为自己积财,在神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主耶稣的意思不是绝不可以富足,而是说明人生的意义不在乎家道富足,乃在乎在神面前富足。
只在地上积存财富,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就像这无知财主那样,劳碌终身便撒手人间,进入永远的黑暗里去了!
什么是“在神面前富足”?
那意思就是我们在世上所作所行在神前蒙神记念。
我们在这短暂的一生所做的事,可以存留在神面前直到永远。
凡是可以存到天上的财富愈多就愈富足;凡没有可存到天上蒙神悦纳的“财富”就是在神面前贫穷。
圣经告诉我们:罪人在神面前是“贫穷”、“赤身”的。
因为连“我们的义在神跟前都像污秽了的衣服”,不够遮掩我们的罪污。
圣经说:“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却为你们成为贫穷,使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主耶稣本来富足为我们成为贫穷,是指祂为我们离开天上的荣耀而降世为人,“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1-8)“使我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是指祂为我们受死,结果使我们可以因信靠祂受死的功劳而蒙神赦罪,成为神的儿女。
我们不可能一面作罪人与神为敌,一面自己说要凭著善行积存属天的“财富”。
我们一定要先跟神和好,按真理行善,才可以有永恒的价值;我们也不能凭己力行善使自己成为神所喜悦的人,因为没有人的善行可以能够得上神的标准,而且人的道德标准渐低落变更,跟神的要求愈离愈远。
例如:在北美洲的社会中,“谦卑”、“退让”不一定被看作一种美德。
反而被看作是懦弱、退缩、愚笨。
人们不会因你谦卑尊敬你,反倒轻视你。
北美洲的人要大胆自夸,才算为有自信心,有作为,可以信任,但圣经的教训是要我们谦卑、礼让(太11:29-30,罗12:10,腓2:3,6-9)。
换句话说,北美洲的文化,已经使人很难明白“谦卑”的真义,又使人善于自夸、表扬自己,当作是有自信才能的好事。
但这因人所以为好或人所常识的事。
未必是神所常识。
所以我们必须先接受主耶稣的生命,叫我们心意更新,才可以按圣经的标准行神所喜悦的事。
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领受基督的生命,才可以过富足的灵性的生活;按祂的真理而行,才能得神的喜悦;藉著祂作为我们到神跟前的道路,才能叫我们所有的善行或输积存在永恒里,成为神面前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