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约拿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日头出来的时候,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
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约拿书4章8节
你曾说过像约拿所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吗?
若你曾这样说过也不算奇怪,奇怪的是这节经文中的约拿,是神所重用的先知(王下14:25),怎么会因身体上、环境上小小不舒适就要求死呢?
原来神曾命令约拿去向尼尼微人发出警告,四十日之内尼尼微城必倾覆。
尼尼微人因听见约拿的警告,从君王大臣到百姓,全国人都披上麻衣,要悔改他们的恶行。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诚意悔改,就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
这事反而引起约拿大大不满,他走出城外,搭了一座棚,要看看那城到底如何。
他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向神无理取闹,但神安排了一棵蓖麻树,长得高过约拿,影子遮盖他的头,使他觉得舒适。
但一夜之间,那棵树却被虫咬枯了。
于是约拿说了这样一句丧气的话:“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一、狭窄的心肠
约拿并不是因为他工作失败,以致灰心求死;而是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偏见,他有自己的看法和主意。
他的看法得不到神的成就,所求的事,被神拦阻,而且神所做的正和他所想的相反;于是他便灰心到求死。
原来不单是环境的挫折失败叫人灰心;人自己那狭窄的心肠和偏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一样能使人灰心。
二、不体会神的心意
约拿奉命到尼尼微大城去传福音,向他们宣告尼尼微城就要灭亡。
慈爱而公义的神在那城还没有灭亡之先,仍然想要给他们一个最后的机会。
所以祂要祂的仆人约拿去向他们宣告福音,希望他们悔改。
但是约拿并不体会神的心意,他只看到民族与民族,国与国家之间的怨恨。
可能约拿是一个很爱国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富种族优越感的人。
总之,约拿没有用神的眼光来看世人灵魂的宝贵。
我们不知道约拿为什么这样憎恨尼尼微人,可能他亲自看见过亚述人如何杀害、欺负、侮辱自己的同胞,甚至可能他自己的亲人受过这样的遭遇。
正如中国人在中日战争的时候,亲眼看见自己的亲属、同胞怎样遭受日本人的欺负、折磨、污辱;有些人被灌水,有些人被剥光了衣服,有些小孩子被日本的军兵抛上半空,然后用刺刀穿过肚腹而死,有些丈夫眼看着妻子受羞辱,他们的印象终身难忘。
我们不明白约拿是否有相似的经验,以致他对尼尼微人存着很深刻的偏见,认为他们是应该灭亡的。
所以他不肯向他们传福音,他不愿意这些人成为他的弟兄,成为神的大家庭中的儿女。
三、狭隘的民族主义
其实是否每个亚述人都是残暴的,都是欺压以色列人的呢?
在神方面,并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分别。
人的残暴,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攻伐,只是人的罪恶的互相报应。
在这世界未到最后结局之前,神允许这种互相侵害的情形存在,因为这些互相攻击,实在是罪的互相报应。
但有一天,所有的恶人要在神面前受最后的审判;而所有愿意悔改归向神的人,不论是我们的友邦或敌国,都一样可以成为神的儿女。
所以基督的福音从旧约的时候已表现这种世界大同的观念。
福音是一种“世界主义”;福音的道理,虽包括爱自己的同胞,却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
你的同胞可以因接受福音上天堂,你的敌人也可以接受福音上天堂。
有人崇拜白种人,但白种人若不信耶稣也一样要下地狱;有人看不起黑种人,但黑种人若信耶稣也一样上天堂。
因为福音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神的救赎计划为根据,要拯救全世界各种人的好消息。
四、海水不能冲去的偏见
约拿虽然是神的仆人,但他仍然有很强的世俗思想,未曾被神改变。
所以当他听见神吩咐他到尼尼微传道的时候,他就走向一个相反的方向——往他施去(尼尼微在东方,他施在西方)。
我们知道后来神使约拿所乘搭的船遇到大风浪,以致约拿被投在海中。
后来神安排一条大鱼救了他,然后他才到尼尼微去传道。
很多人以为约拿大概应该悔改了,因为他往尼尼微去了。
这样的想法还未能深入了解约拿问题所在。
约拿诚然去了尼尼微传道,海水和大鱼诚然叫约拿领略到神的手、神的膀臂不是他所能抗拒的;但是约拿里面的狭窄心肠、憎恨尼尼微人而想他们灭亡的心,还没有挪去。
那种恨人的心,并不是海水能冲去的,这一点是先知约拿的致命伤。
按约拿书第四章一至三节:“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么?
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耶和华啊,一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
’
可见,约拿的求死不是为了别的缘故,仍然是为了最初他不愿意看见尼尼微人悔改蒙恩的那一个心意。
五、个性与灵性
基督徒的个性不肯接受神的修理,是为自己的灵性播下危险的种子。
固执自己主意的人,在神的工作上像一匹没有配上嚼环的马,难以驾驭。
这些人总然被神使用,也只能凭他工作上的成就,遮掩他灵性生命的隐病。
约拿虽然能使尼尼微全城的人悔改,他却仍然会向神发怒,向神求死。
因为他未曾将自己的的爱恶完全摆在神的祭坛上。
事奉神的人,只能喜欢神所喜欢,憎恶神所憎恶的。
但约拿有他自己的憎恶与喜欢,他不肯放下他的“自己”,这是他灰心丧志的原因。
旧约大祭司亚伦的两个儿子,因献凡火而死,在死的时候,摩西不许亚伦撕裂衣服,表示哀悼。
因为身为大祭司,只能站在神的一边,憎恨神所憎恨的,喜欢神所喜欢的,处罚神所处罚的。
如果他表示悲哀,就有一种受委屈、甘愿的意味,那就不是完全站在神那一边了。
我们很多时候觉得事情不合理,灰心丧志,那是因为我们未曾把我们的理想、要求、爱恶,放在十字架的祭坛上。
多少人甚至很想他所恨的人早死,但他所恨的人竟然蒙恩,就认为神不;他认为那些人是该受惩罚、该咒诅的人竟然蒙福,就是神不懂得怎样做神!
甚至因此灰心退后,陷于绝望,生不如死;因为连神也不懂得做神,也比不上他那么的公义,那又何必做基督徒呢?
六、自我中心
请我们注意约拿最后怎样受到神的教训;神让约拿看见自己的渺小。
神使一棵蓖麻树一夜之间生长,日间可以遮盖约拿的头,使他在阴影之下,觉得舒畅;但神又安排一条虫,把这蓖麻树在一夜之间咬死,约拿于是又向神发怒。
神就对约拿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尼尼微大城有许多的居民,我岂能不爱惜呢?
原来灰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现,求死不成功、不满意,自己的心愿得不到成就,所以就要求死了!
为基督而活、为神的旨意而说话行事的人,是不会求死的。
让我们在神的亮光中省察自己:我们是否是自己从十字架的祭坛上收回?
我们已经不再为基督而活了,以致我们受不了一点委屈、误解、甚至心中仍然有我们所憎恶、想要咒诅的人?
其实我们所有的失败、所有不能达到的理想,都是因为我们以自己为中心,不是完全为神而活才有的。
七、结语
约拿不想尼尼微人蒙恩得救,有些基督徒却不想别的弟兄姊妹蒙恩长进。
他们仿佛所有人都该一直留在后面,只有他一个人不断长进,好叫他一直走在人的前头。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你灰心了么?
为什么会灰心是为基督而活所以灰心,还是为自己而活而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