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来昌 来源:新浪博客
2010基督教伦理学(1)
前言
自我取得伦理学博士后,几乎不开伦理学的课,几个原因:
第一,伦理学是实践,它的基础在于神学;神学是理论,它的基础在于圣经,神的话。人若没有扎实的圣经基础,要谈神学,是很空泛危险的。若没有正确的神学基础,要谈伦理学,是不能妥善应用的。
第二,伦理看起来是律法,教你怎麽行,而当人对神越不认识,就越容易被律法规定所捆绑。今天常常教会有任何的问题,例如有人不守规矩、有人男女关�溷乱,就要开伦理学的课,然后就是一堆教条、规则。这些想法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说的难听,伦理学变成律法,就只是一堆的重担和锁链,叫人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我们华人教会在华人文化底下,尤其容易流于律法主义,成为一部不能思考的机器,一个命令,一个动作。以致有基督徒问,做爱要�哪个姿势,一�要做几次爱,才合神的心意,才合圣经?夫妻每天至少要讲几个钟头的话,才能保持良好关�?还有,哈利波特可不可以看?各位!我必须要用如此粗俗的话来表达我的愤怒、唤醒你们的麻木。我们是有脑子的,我们的脑子是用来思考的。
康德和新儒家就批判基督教是他律。康德批判的不只是基督教,也包括功利主义和所有的道德哲学,以实践理性以外的任何东西––包括法律、权威、圣经、神的话、神的律法、社会规范、传统文化,或赏罚––作为人行事为人的来源,这是他律、他法。但道德必须是出自「纯粹实践理性」下的命令,也就是,不是牧师、权威告诉你做,你才做;不是圣经、法律告诉你不做,你才不做;而是出自你自己内心高贵的决定,这是自律。这样的批判我完全同意。康德强调自律,有人因此说,康德说的是严峻的道德主义。我不同意。我认为是有它实用的部分。例如当你把自己的「纯粹实践理性」普遍化,就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践。
举个例子,WWJD的流行(新派神学发展出来的 “What would Jesus do?”),凡事我要先想想, “耶稣在我的处境中会怎麽做?” 耶稣怎麽做,我就怎麽做。耶稣不闯红灯,我就不闯红灯。这口号是荒唐的。因为你能说,耶稣会跟哪个女孩子结婚,我就跟哪个女孩结婚吗?这是康德说的他律,一切唯权威是从,不是发自内心情感、意识和思想。这一点都不是道德,甚至是尼采讲的「奴隶的道德」。可惜我们华人教会是这样训练基督徒。我们华人教会把伦理学变成一堆规条,基督徒就是顺服这些规条。
那麽按康德和新儒家的话,我们基督徒听上帝的话,我们就是他律,不是自律吗?错。自律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命令自己。在正统神学�,自律是一个非常坏的字眼,就是我们不要神,我们要自己来。在正统神学�,人的自主是罪的根本。但希伯来书8:10-11特别引用耶利米书的话,「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此,从一个角度和意义来讲,每个基督徒应该是自律的;也就是,我们若信靠顺服神,透过重生的生命和圣灵的工作,是可以叫我们从心�认识神和神的律法,而行事为人。
也不是说,我们基督徒就反对他律。我们仍需要他律。因为人在罪恶的世界�,需要有他律(神的话、神的律)来作威迫利诱,使我们走在对的路。但这种重生后,打从心�的谦卑、顺服和立志,是一种在上帝的权柄之下的自律,是基督徒不能没有的,而且随着生命的成长,要越来越多的有。
这也跟基督教常讲的�己(self deny)、成全有关。这�己背十架跟随主,也是基督徒的生活原则––我们不求自己的益处、不靠自己的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讲,当我们完全�了自己,也就是自我否定自我。这种�,也不是因着我们自己,而是因着神的恩典和权柄,藉着圣灵和�的话,透过十字架的工作,使我们认识�的美好,�的爱,我们就完全顺服信靠,结果,我们的自我反在�之中被成全了,活出真实的、不断破碎、�己的生命。这就是耶稣说的,「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太10:39)。看似矛盾,其实是因着神的爱、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叫我们不再为自己活,乃是为主而活(林后5:12)。这神的爱,甚至不是主在十架上的受苦、滴血。
就个人而言,圣经讲的�己,不是为党国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是对上帝绝对的信靠。就团体而言,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研究资本主义,也有人研究科学民主,都有类似的结论:基督徒�己所带来的生命改变,是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举例来说,资本主义为什麽会在18世纪非常兴旺呢?
资本主义,包括商业的美好发展,多半兴盛于新教传统以加尔文主义为主的国家。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加尔文主义讲预定论,而以人的想法,神既然都预定好了,那我们都不要做。人不会想神预定我们做事;人只会想到神预定我们懒惰。
甚麽是预定论?预定论,主要是在讲神的全能,�掌管一切,�对每个人都有完全的计画,包括法老的心硬,哪些人上天堂下地狱,哪些人来上课,而神的旨意是美好的。对新教徒而言,信的是又真又活的神,而不是盲目的命令,所以全盘的�己顺服,不爱世界,也为神而极度积极、努力工作、节约、不浪费、勤快、有效率、不自私的生活,来证明自己是被神拣选的。韦伯就发现,这种社会行动,带来的结果就是不断累积资本。
当人信神,越是信靠、越是�己,生命就越美好。当人绝对的忠诚,是对圣经以外的神,或体制,或理想,或父母,或领袖,或国家,或主义等偶像,就越是他律,越是奴才,越是不喜欢思想和判断,越是重担,结果就不能生出爱来,也没有真正的事奉。中国儒家也努力工作赚钱,但也无法创出西方资本主义的盛世,以及许多的善行和贡献。
甚麽是伦理学?
伦理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有的。伦理学包括一般世人在讲的个人伦理,就是我们个人的态度,例如:我应该诚实吗?我应该努力工作吗?这些问题都没有清楚的答桉。绝对的神的命令,当你在生活中实际应用,会有很多历史的相对和�限性。但只有对神绝对的信靠,我们才有宽大的心胸、冷静的头脑,去面对这些相对的事物,或体制,或理想,或父母,或领袖,或国家,或主义,不致把他们理想化、偶像化。
谁能说,努力工作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的方式。谁能说,像原住民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错的?看起来,这反而比较符合耶稣说的「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你们不必忧虑」。我们中国因为多难而特别有那种忧患意识、危苦意识。下雨了,拉丁美洲民族是跳舞了;我们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开始忧国忧民。我要说的是,每一种民族文化生活的方式都有他可取与错误的地方。但当你信靠上帝,就有更多的宽大和多元,不会厌这恶那的。
伦理学的方向,可以不只是讲个人的生活和思维和关�;也可以有大方向的,讲整个人类社会,包括人对人、事物、科技、大自然的动植物环境等等的关�、态度和做法,像环境伦理、经济伦理、医疗伦理、亚里士多德最后就讲政治伦理…。这些都有不同的看法,不是哪一种才对。
基督教的伦理学是强调用基督教的信仰来了解这些事,但也不是与非基督徒无关。这叫两国伦理。我们在神国,也在人国。在神国有神国伦理,在人国有人国伦理。举例,我们基督徒也有遇到坏人的时候,可能是总统,可能是不讲理的同事,可能是老公、儿女、父母、公婆,我们怎麽办?包括基督教或慈济,都讲赦免、饶恕、爱人,原因这样换来轻�,对自己最好的。这是不合乎基督教信仰,错解圣经,而且充满自私、姑息养奸的理论。这种伦理是训练人不是人,因为即使老公外遇,你也不能生气、不能抱怨,否则就是没有爱心。马丁路德说:「在罪恶的世界�,律法是不能没有的。」律法和福音,这太重要了,包括民与民、公司与公司、国与国之间,也就是个人及团体都需要知道。因此,我们要思考圣经是怎麽讲的,还有我们的传统有没有讲错了。
当基督徒在讲我们的伦理是恩典的伦理、爱的伦理的时候,我们需要看整本圣经,因此我们又把基督教伦理分为神学伦理、新约伦理、旧约伦理。因此,我在讲这门课的时候,不但会说到这些神学伦理、新约伦理、旧约伦理,也要讲到基督徒在这世界与非基督徒的关�,因为这都在神的管理之下。但我会这样来讨论:恩典的伦理与律法的伦理、自由的伦理与被限制的伦理、今生的伦理与来世的伦理。
律法的伦理
律法是甚麽?或说,法律是甚麽?律法是很好的东西。我们中国人,讲法律是「统治者维持权威或奴役人的工具」,是比较负面的。但西方传统,视法律是「理性的表达」,是美好的。这一两百年,西方世界是越来越远离上帝,法也变成一种意志的表达,而且是有权人的意志,可能是民众或君王、家中婆婆或老婆。于是那人说的话就是法律,可能是没有通过理性思考的「我想怎样,就怎麽」,这是很不好的。犹太人和罗马自然法的传统则认为,法律是「永�不变的权威」,是神圣的。我们基督徒则说,法律是「上帝永恒旨意的呈现」,「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神的旨意,也能分辨是非」(罗2:18)。
一、律法是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就是神的心思意念。我们基督徒很喜欢问神的旨意是甚麽?神的旨意不是奥秘,不是你要跟谁结婚…。神的旨意是显明的、可知的,就是神的律法,就是「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东西」,就是「我们要生活圣洁」,是我们要自律的。
神的旨意写在三方面:一是大自然�,即自然律;二是道德上,即道德律;三是科学上,即科学定律,像数学法则、万有引力、牛顿力学、量子力学…。这些都是上帝的法则,是非常美好的。人对上帝不认识,不管看到花草树木或浩瀚宇宙,基本上都是悲观的。但基督徒则看到上帝的美好。诗篇19:1-6,讲宇宙的美好,包括科学法则的美好。19:7-14则讲神律法的美好,包括人的道德法则方面。这两个有极大的关�。因为宇宙的美好是根据神自然法则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