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会历史 > 基督生平

伍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3)

三、重要教训
兹将这比喻的一些重要教训,介绍如下:
(一)谁是邻舍 主耶稣在说完这比喻后,仍要这律法师自己回答“谁是邻舍”这个问题。 他回答说:“是那怜悯他的”。 换句话说,现在他知道:所谓邻舍,并不单单是指那些在地理的距离上,与我们最接近的人而言的,更是指那些在心灵的距离上,亦即是彼此的关系上,最亲密之人而说的。 这正如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有些人与我们的关系是“咫尺天涯”,但另有的人则是“天涯比邻”。 相信人人都盼望人间互相的关系,能够达到“天涯比邻”的境界。 若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非得有神的爱在内心不可,绝不是光靠自己就能行得出来的。
(二)主是邻舍 其实人间能完全达到这好撒玛利亚人标准的,“惟有一个”! 这一个就是主耶稣自己。 祂虽然被人藐视勾撒玛利亚人,可是当祂看见人被魔鬼引诱,死在罪恶过犯中的时候,“就动了慈心”,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以祂的死与复活,将我们从死亡中救了出来,又将祂的义袍披在我们身上,以祂的爱来抚摸我们心灵的创伤,并把我们安置在“店”——教会里,供给我们一切的需要,此外还差遣祂的仆人来“照应我们”,并且还应许“回来”接我们……,所以这些描述,不是都在见证:这好撤玛利亚人正是主耶稣吗? 我们这些已经相信祂的人,不是还在蒙祂这样地“照应”吗?
(三)福音与律法 福音与律法,在道德的标准上都是一样的。 两者所不同的,乃是追求的方式和方法不同而已。 律法的方法是“行去得”! 但福音的方法却是“得去行”。 试想,若是那撤玛利亚人没有一颗“慈心”,他怎能在那素不相识之半死的人身上行那么多好事,并且是一直行到底呢? 所以我们基督徒在得救以后,要追求生命,好使我们能以基督的心为心,我们的行事为人才能对得住主。
(四)伪宗教特色 祭司和利未人实是一切人为宗教信仰者的写照(连所谓的基督目徒也包括在内)。 这种人的特点是:
1. 他们信神,有宗教信仰。
2. 他们有宗教活动,但对人没有兴趣,特别是对人的疾苦没兴趣。
3. 他们不是“强盗”,从不杀人放火,也不会趁火打劫。 从来不曾作过损害别人的事。
4. 他们注重明哲保身,并且时时感到心安理得。 因为觉得自己从来都是“凭良心做事”。 对周遭人的事,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偶尔经过”,“从那边过去了”。
5. 他们没有永生的确据与平安。 这个律法师是如此,尼哥底母未信主之前,也是如此。 一切伪信仰者,都是如此! 所以人为的宗教,不能给人神的恩典,只能给人假冒为善。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