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的空虚
众所皆知,我是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对于我的软弱、冲动与不够内敛,我特别记得两个好处:
其一,我懂得与世人相知相惜。
这个借由外在虚荣来填满内在空虚的企图,你我每个人都有。
我们永远都是世间的凡人。
喜爱享乐的个性让我能够了解那些承认自己软弱却无法战胜软弱的人:唯有深刻感受到自己苦难的人,方能同情他人的苦难。
我想到那位为了更多的性爱出轨造成家庭破碎的男子,虽然他的妻子和小孩是他最珍贵的宝藏。
他告诉我:“我知道我疯了。
我为这些女人失去了一切,但这就像存在我血液里的疾病一样,我没法摆脱。”
我想到另一名男子,也因为妻子最后诉请离婚而崩溃。
对于他妻子或小孩来说,他总是缺席。
身为高层主管的他,整个人被工作和强烈的事业心完全吞噬了。
尽管岁数已大,我终归能够理解众生。
事实上,在《没有重心引力的人》中【注:L'Homme sans gravite,Denoel出版社,2002年出版,《十字报》(La Croix)2002年12月5日引述】,精神分析学家查尔斯·梅尔曼(Charles Mel-man)描述了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新的精神经济的诞生。
他认为,先前的动力——欲望,如今已让位给享乐:“今天随便打开一本杂志欣赏我们社会的重要人物或英雄,不看到他们展现一种全然享受的特殊神情,简直是不可能的……他们必须将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内部,甚至内部的内部,全都掏出来。”
我们在这儿触及一些极端现象,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牢固不移的不满足感的直接原因之一。
没有限度地寻求享乐,同时也意味着不断地承受欢乐的局限。
当感官和想象力愈是感到欢乐带来的欢欣畅怀时,它的快速消退也愈容易让人尝到苦涩滋味。
欢乐之后带给人的是一个大坑洞,一个欢乐永远无法填满的空虚。
其二,我敢肯定地说,空虚的经验本身是件好事。
每一次意识和觉悟到自己所开展的工作不过是虚荣浮华时,我就一层一层地被洗涤。
难道不是生命中不断遇到的磨炼,让人渐渐达到赤裸无华的境界?
我们彼此坦诚相见的日子迟早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