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之战
我早先提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欲念:感觉的冲动、知识的冲动和统治的冲动。
每一个欲念都打开一个逃脱的前景。
现在我想进一步说明自己一生当中如何不断地受到诱惑。
首先是外貌。
20岁的时候,我所有精力都花在如何保养外貌和展现诱惑力上。
当时,人们习惯戴帽子,我用尽一切办法,硬是跟母亲要来一顶所费不赀的“林白”帽。
这位著名的飞行家刚刚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创举,时尚界趁机推出专为女士设计、外形像飞行帽的毡绒帽。
这顶实际上看起来愚蠢无比的帽子,在我眼里却是最新潮流。
在一段短暂的时间里,这顶古怪的帽子是我的最大消遣,虽然很快就被另外一个流行时尚给取代了。
和其他人一样,我想透过外貌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提升,我当时并不认为这种价值是虚荣不实的。
我们和形象、外表的关系,需要经过许多年的时间淬炼才会趋于成熟,届时才会承认外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但也不因此把自我等同于外表,也不高估它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我还是多次建议那些不修边幅的女性朋友们,要她们追求高雅、有品位的打扮!
啊!
年轻人的憧憬!
现在我到了伦敦,跟着当修女的表姐学说英文。
锡安圣母院的姐妹在贫穷的哈洛维社区主持了一所学校,试图拯救陷于悲惨生活的小孩。
这项计划让我热血澎湃,于是我决定加入修会。
然而,回到布鲁塞尔时,我再度落入消遣的圈套:戏剧、电影、跳舞、美丽的装扮、在巴黎的逗留……都让我无法抗拒地受到吸引。
我想要压抑先前在伦敦听到的召唤。
在内心深处,我的理智告诉我,“那”才是我生命的意义,然而让自己消遣娱乐一下的欲望却喊得更大声:
人的理智与感情的内战。
假如可以只有理智而没有感情的话……假如可以只有感情而没有理智的话……但是两者皆有,就不能避免战争,因为要想与其中之一和平相处、就不能不与另一个进行战争。
因而,人永远是分裂的,而且是自己在反对自己。
【注:《沉思录》160页】
曾经有过同样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不再只是青少年的苦闷,而是内在分裂所引发的深刻痛苦。
无法选择时,只能徒劳地挣扎。
就我而言,在经历年轻时期的骚动不安时,我需要不断地从外面寻找能够掩盖内心纷扰的东西。
但我并未因此获得平静,仍旧痛苦万分。
我放任自己跟着青少年的冲动走,很快地,这些冲动对我也不够了。
我希望享受更大的、即便是仍旧不知何物的欢乐。
一天晚上,我独自漫步在空荡荡的街头,我在寻觅一名男子。
我想,多亏平时母亲为孩子勤数念珠,神在那晚,就像其他夜晚一样,保护了我。
某人前来跟我搭讪,但一下子就不再坚持,转身离去。
我对自己愈来愈嫌恶,无法控制自己也让我害怕。
是的,当我一味地追求享受、享受、享受时,我跌到人性可悲的谷底,失去内在深处的自我!
归根结底,我所做的不过是试图“通过刺激去得到安宁”【注:《沉思录》89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