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物质(4)

我继续读完这段文字: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注:《沉思录》150页】
帕斯卡要引导我们到哪儿去呢? 他从芦苇说起,最后谈到了道德! 这是一个多么冷漠、多么令人扫兴的词啊! 就像是在我激昂的热情上头浇了沁凉的冰水一样。 我已经提过,我不能忍受任何义务和约束。 我早在“六八运动”【注:1968年3月法国大学生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思想文化抗争运动,除教育改革外,层面扩及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5月时与警察发生严重暴力冲突。 以“反权威主义”为重要精神指标之一的“六八运动”,其思潮在法国境内持续至少10年之久,对整个欧洲社会及文化的影响深远。 】开始之前就服膺了他们著名的口号:“禁止去禁止!” 道德象征了钳制你的枷锁,阻止你朝想去的方向跑,阻止你抓住眼前的欢乐,一言以蔽之,阻止你有任何的享乐。 说到底,最吸引人的反而是被禁止的东西。 每当禁止我做某件事时,我反而感到一股难以遏止的欲望,更想尽快去做。 “禁止”就像盐巴、辣椒一样,让食物变得有味道,让舌头有刺激感,让人感到兴奋。 相反的,举凡任何美德之事,都让人心生厌烦。 人只活一次,应该尽情享受所有果实的滋味。 “有教养”好女孩的理想典范让我感到憎恶。 “这不是有教养的女孩会做的”之类的话会让我立刻起反感。 对此,我总是回以“我嘛,就偏要做”这种放肆鲁莽的话,还会傲慢地加上一句:“而且,以后就会有人跟着这么做。” 我这种态度是打哪儿来的? 毫无疑问,我想自己做判断善恶的唯一法官,不受任何约束的羁绊。 人们通常会把嚼子套在动物的嘴巴上来控制它。 我是一头野兽,还是一个自由的女人?
帕斯卡到底想说什么呢? 他不是那种“严厉斥责”型的人,而是邀请我好好思考。 因此,我要寻求的不是一个具约束力的规则,而是一个具建设性的思想,能够让我在“高贵”中茁壮成长。 那么,难道这就是“道德”:力图赋予自我更多的人性、增长属于人性的尊严、成为一个具有“会思维的芦苇”特质的人,并且就此进人一种具开放性的道德,一种能够解放任何狭隘平庸事物的道德之中? 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局限在我的自我意识之中,只关心我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生命,说穿了,是令人厌烦而悲哀的。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